• 46阅读
  • 0回复

技高·谦和·清廉——通县北京中西医专家门诊部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技高·谦和·清廉
——通县北京中西医专家门诊部侧记
本报记者 艾笑
原本商量好,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组织一批专家,带上自筹的八万元到通县协助办医。支起摊子,搞顺当了,北京的专家们就撤。
可如今都四年了,通县的干部和群众说什么也不让撤!他们说,这些有学问的人,技高又谦和,药精又清廉,送上门的优质服务,这“老九”不能走!
一位胃病患者曾花一万多元服了一麻袋的药,仍痛苦不堪。来通县北京中西医专家门诊部,经过北京中医医院巫君玉教授月余的调治,仅花了一百二十元就症状全消;一位姓戴女病人因在京城大医院挂不上名家号,追到通县请北京朝阳医院方和谦教授诊治。仅三个月,这位连续便血三年、长期卧床的老病号就如常人般地上班工作了。
老专家们多数六七十岁,最长者八十三岁。说是每周半天到通县应诊,实则早上六点多就从城里出发。中午十二点看完门诊,还经常要到农民家里出诊。城里挂一个教授号三元,而来通县门诊却是二元五角。有时,农民患者说“我就带一元钱”,专家则说“没钱挂号也给看病”!
四年里,这个门诊部总共接诊二十多万人次,来此就诊者几乎全是疑难杂病或不治之症。尽管他们的初衷是“走出京城‘象牙塔’,设点农村、服务农民”,但患者和疗效的传播效应,竟使这里的就诊人群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是来自外省市和海外。一位腰椎病患者,因右腿痉挛萎缩疼痛难忍,两年来一直跛行,靠大剂量止痛片度日。经专家按摩和指针治疗后,立即止痛并能直立行走。治疗现场的人无不惊叹:“北京专家名不虚传,就是不一般!”
通县的许多老人和儿童都认识北京城里来的大专家。因为每年的重阳节和儿童节,这些专家都去义务为他们查体、咨询;通县乡镇卫生院和厂矿医务室的基层医务人员,也从这些老专家的身上,学到了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