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如果人人都献出这份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花城随笔

如果人人都献出这份爱
本报记者 吴骅
参加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说起下榻的华泰宾馆,都异口同声地说:“踏进华泰门,就像到了家。”
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共场所(公园、体育场馆、街道等)的无障碍通道都是永久性设施,这不仅是体现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尊重,而且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这类设施也在我国的公共场所有所增加。
从宾馆内外带有不锈钢扶手的无障碍通道,到房间里各种专用设施,从公共卫生间的改造到商场特殊的辅助器械,无一不给残疾人,尤其是下肢截肢的轮椅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华泰不仅“硬件”工程为残疾人着想,而且“软件”工程也极为重视。为接待好参加残运会的残疾运动员,他们打破常规,提高服务形式和质量,还专门请来心理方面的专家,向服务人员传授有关残疾人心理方面的知识,充分体谅残疾人自尊心强而又需要人照顾的心理特点。
“只要残疾人需要,我们都会尽力去做。”这是华泰宾馆总经理李治臻的一句名言。从这点出发,凡是为方便残疾人的服务的部门,如邮政、假肢咨询等,华泰都免费为他们提供场地和各种方便。
华泰宾馆是广州市迎接残疾人运动会的无数单位中的一个缩影。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能向残疾人伸出热情的双手,献出一份爱,我国残疾人事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本报广州3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