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发射之前的特殊战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1
第4版(要闻)
专栏:来自澳星发射现场的报告

发射之前的特殊战斗
何黄彪 李勇
“澳星”发射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带着期待已久的心情,我们于3月14日奔向举世瞩目的航天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小车沿着弯弯曲曲的柏油马路,把我们载进了隐藏在凉山深处的一条绿色峡谷。眼下北方还是春寒料峭,而这里却是阳光明媚,暖风扑面。一层层绿油油的麦浪随风翻滚,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散发着芳香。蓝天白云下,峡谷多姿多彩,一派静谧。
然而,来到发射场区,走进每一座机房,顿时就被另一种气氛所感染:这里,每一个参射人员都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工作。
新落成的发射控制中心是一座品字型的白楼,里面装满了一台台洁净明亮的现代化仪器设备。数十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工作人员都目不转睛地进行各种测试和检查。担任此次“澳星”发射的“01”指挥员徐宏亮向我们介绍说:“这里是火箭发射的心脏,配备了指挥显示、发射控制、遥测监视、通信传输等高精度设备。对于这些设备,我们都进行了反复的操作演练,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高超的技能,对意外情况,都准备了几套应急方案和备份手段,可以在复杂情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排除故障,保证发射的顺利进行。”他转过身去,又指着坐在发射控制台旁的一位年轻技术人员笑笑说:“他叫徐宽,是第一次担任发射操作手,为了‘澳星’发射成功,他练得可苦呀!白天坐在机房的发控台前,按照发射程序一点一滴地反复琢磨,一次一次地进行练习体会,就连手抬多高,怎么动作,都细致地考虑了。晚上回到宿舍,还对着墙壁背程序,模拟操作。现在,即使他闭上双眼,也可以熟练地进行操作。”
像徐宽这样对技术精益求精、过细准备的人何止一个。在每个岗位、每个人的背后,都洒下了大量的汗水,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
在火箭测试厂房,我们目睹了这样一场精彩的表演。25米高的巨型航吊悬着几百斤重的大吊钩,疾速驰向厂房中央,吊钩上系着一根细细的麻绳,绳子的底端挂着一支铅笔。当航吊行至一个啤酒瓶子上方时,突然下降,铅笔不偏不歪插入瓶口内。在场的人惊呆了,响起一片掌声。
试想想,操纵那么大的吊钩,竟能把一支铅笔放进小小的酒瓶内,这需要进行多少回演练啊!操作手赵富和他的伙伴们,为了在发射“澳星”时能够准确吊起“长二捆”火箭,从去年就开始了练习。他们天天钻进25米高的操作间里,按动电钮,瞪着双眼,垂下吊钩,把一些细小的铅笔和筷子往酒瓶里装。好长一段时间里,吊钩在空中摇摆,筷子与铅笔像泥鳅一样乱滑。有时好不容易抓住了筷子、铅笔,可怎么也对不准瓶口,而且还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头晕目眩。但是,他们为了给祖国赢得荣誉,仍然咬紧牙关,成百上千次地练,终于练就了这手“一吊准”的绝技。
火箭燃料加注是项操作要求极高、危险性很大的工作。加注中队的几十号人,为了在燃料加注时不出现任何差错,他们就用毛巾把眼睛蒙住,然后从几百米远的地方摸索着走进加注间,按各自的岗位,把上百个电钮、阀门、仪表打开,并且启动的大小程度都要准确无误。刚开始时,每个人走不多远就晕头转向摔倒在水泥地上。有的摔伤了膝盖,鲜血浸透裤子;有的碰伤了脸,汗水流到伤口上,钻心的疼痛。然而,痛归痛,苦归苦,没有人动摇过,跌倒了爬起来再练。下班后、吃饭时,他们也常常闭起双眼练。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终于练就了“一摸准”的过硬本领,成了“闭着眼睛也能进行加注”的人!
“能不认真苦练吗?”担任“澳星”发射指挥长的胡世祥深情地说,“发射‘澳星’举世瞩目,这是一场关系祖国荣誉的特殊战斗。发射中心的每台设备、每个部件,发射人员的每个动作,都关系着全局。我们只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苦练,作好发射前的一切准备。有时看到同志们练得那么艰苦、疲惫,眼睛熬红了,身体练瘦了,真是不忍心。然而,这是确保‘澳星’发射成功的唯一办法啊。我们从接到发射任务起,就对全体人员提出了行动规范、设备可靠、操作准确、预案齐全、安全管理等要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练兵活动和过细的技术准备。经过这一段的严格训练,工作人员在技术上大有长进。五大系统的上万台设备处在最佳状态。只要继续不懈地努力,对‘澳星’的发射成功我们充满了信心。”
如今,发射“澳星”日期更加逼近,参射人员的准备工作更加精细。白天的紧张自不待言,即使进入深夜,那发射场的数百组太阳灯仍然通明,给雄伟的铁塔镀上了一层银色,塔上塔下人影移动,仍在进行紧张繁忙、井然有序的战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