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熔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集大陆香港艺员在一堂《外来妹》——改革开放窗口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1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熔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
集大陆香港艺员在一堂
《外来妹》——改革开放窗口一瞥
向琼
10集电视连续剧《外来妹》是广州电视台继《商界》、《公关小姐》之后又一部直接描写改革开放窗口的具岭南风韵的佳作。6位来自北方山村的小姑娘,被改革开放大潮挟裹南下,成了珠江三角洲“三资”企业的“外来妹”,为观众带来了大量新生活的气息,同时也不乏严肃的思考。
闷罐车的撞击力
1988年的春天,百万民工潮涌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合资企业雨后春笋,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劳动力。此时导演成浩正坐在一列南行的列车上,车到湖南衡阳时,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站台上涌进潮水般的人群,他们拚命挤上开往广州的运货物的大闷罐车,列车工作人员拚命喊叫,维持秩序,然而一点用没有,嘈杂声淹没了一切,这些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凭着天生的力气在挤,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挤上去。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村孩子,他们要去打工,去谋生,他们的命运会是怎样呢?他感到了一种艺术家的责任感。他找到中央戏剧学院的同窗谢丽虹,两人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到了东莞市虎门大宁工业区,在那一扎就是三个月,他俩和这里的外来妹交上了朋友,她们讲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把日记也给他们看,亲切地称谢丽虹为阿姨。打工妹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于是构成了他们笔下6位外来妹的生活原型。
认真的“香港老板”
当成浩在为男主角——香港老板江生的人选犯愁的时候,他的朋友万沙浪先生提醒了他,“何不找个真正的香港人来演呢?”由万夫人搭桥,介绍了香港的当红小生汤镇宗。成浩见了汤镇宗本人后,感到他的形象、气质和江生十分吻合,当即拍板敲定。他在香港、台湾都有片约,时间安排很紧,只有一个月的拍摄时间。然而短短的时间,他的为人和戏德有口皆碑,给人很深的印象。他演戏十分投入,合作态度非常好,从来不提任何要求,走戏十分到位。在现场,他总是在一旁静静地看剧本,真正拍摄时,他从来不背台词,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我们的娘子军
《外来妹》群众场面多,需要大量的女工,这里的群众演员可不那么好找,因为合资工厂的老板都是香港人、台湾人,他们是私人企业,要讲经济效益,不可能停工让你来拍。然而经过我们的多方游说,龙眼工业区的亨利塑胶厂答应每天早上、下午各安排倒班的女工50名给我们当群众,这可把我们高兴坏了。拍女工宿舍的戏,找的就是亨利塑胶厂的女工宿舍,这些女工都是外来妹,刚开始她们有些拘束,参加了几次拍摄之后,她们也有经验了,调动起来也容易多了。一场宿舍里阿芳的老乡和赵家坳的姐妹们打架的戏,需要在上铺的床板上扭打,十几个女工呼啦啦全上去了,真把我们的演员按在床板上狠着劲地“打”。有一个镜头是主观的跟拍,成浩抱着监视器在扭打的女工中跳来跳去,结果女工们把他也推倒在人堆里了,大家一阵哄笑,导演都打不见了。而我们的演员,也受了不少皮肉之苦。拍厂庆一场戏,需要好几百女工,大宁工业区的大宁电业厂、毛织厂给予了支持,三辆大客车装满了女工开到现场,那场面好不热闹!这也忙坏了我们服装,因为厂庆要穿工作服,好几百件,这收发工作都够艰巨的。而剧务部门呢,好几百盒盒饭,更够他们递发一阵子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