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阅读
  • 0回复

长春秧歌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2
第2版(经济)
专栏:

长春秧歌热
本报记者 李安达
腊月的北国长春,冰封地冻,朔风如刀。清晨,位于斯大林大街旁的胜利公园门前广场,宽城区中心秧歌队正在“晨练”。放眼望去,彩扇飞舞,还有那些“猪八戒背媳妇”、“跑旱船”、“傻柱子接媳妇”等东北秧歌中的传统戏装角色,扭得更是惟妙惟肖,逗人发笑。尽管寒风凛冽,但一张张着了重彩的脸上,荡漾着一片春意。
“你看,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跳得多乐呵!”61岁的秧歌队队长李莲芝向记者炫耀说。原来这个街道有一批离退休职工,一天到晚在家闲呆着。看到年轻人天天锻炼,自己也想出来活动活动。1986年,在区领导和文化馆的支持下,李莲芝和老伴领头组织了这长春市第一支秧歌队。开始只有20多人,现在已超过了200人。据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的同志介绍,像这样的秧歌点,现在市区已有44个,郊县有10个。常年参加扭秧歌的有3万多人,还不包括那些“外圈队员”,他们中70%以上是离退休职工。
东北大秧歌,经过长期的总结、提高、创新,艺术性也很高。“卷白菜”、“走‘8’字”、“龙摆水”、挂斗等花场(即队形变化)有100多种,扭上装、扭下装、飞眼、逗乐、各种扭法变化繁多。上场一扭,立即就忘掉了烦恼,驱散了疲劳,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第一汽车制造厂有一位72岁的退休工人,身患颈椎骨质增生、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过去厂里每年都要安排他外出疗养。1987年,他领头组织了一支秧歌队,天天扭秧歌,疾病逐渐好转,再也不去疗养了。
当我们来到劳动公园时,在这里活动的二道河子区秧歌队“晨练”已经结束,大家正在有说有笑地收拾鼓乐道具。队长张亚兴老大娘虽然年逾古稀,但手脚灵便,语声朗朗。一见面,她就快声快语地说:“别小看了我们这些老太太,作用还大着呢。区里宣传计划生育、防火防盗、交通安全,都叫我们去。一些商店、企业开张剪彩,甚至到飞机场迎外宾,也来请我们。没想到了这种年岁还能发挥余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