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管”的学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6
第4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管”的学问
赵培玺
路过宁晋县北楼下村,听到喇叭广播:“今冬明春,谁家准备办喜事的快来参加结婚计划会!”顿时觉得挺新鲜。到村委会一看,“红白理事会”的同志正在为20多人造计划。在写有不同姓名的结婚计划表上,列有馍馍、豆腐、烟酒等项的用量,连粉丝一小袋,火柴一包也不拉下,算起来不过200元钱。说到白事,花钱更少,用200块砖代替棺材。据说,这样做连续十几年,群众已经习惯了。问为啥办得这样好,他们说关键在管,不管不行,管不好也不行。
多少年一直在提倡新事新办。但许多地方还在沿袭旧风俗旧习惯,大操大办。据某县抽样调查,农村青年结婚平均需要7800多元,白事一般需要4000多元,也有上万元的“冒尖户”。新事没有新办,不是群众不愿意新办,而是只停留于一般的宣传号召上,没有认真去管理。有钱的讲阔气闹排场,没钱的也不小气窝囊,叫花子耍猴穷闹,以致造成“娶不起媳妇,葬不起人”,甚至喜事办成了白事。
新事新办,管起来当然不易。起初北楼下村有家大办丧事,干部制止,对方反说:“你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出殡那天,故意在这位干部门前大放鞭炮弄难看。第二天,村干部就召开群众大会,对当事人进行严厉批评,并每人发给一张纸对简办红白事同意与否,要求写清签名画押。结果全村454户没有一户不同意的。群众支持,干部敢管,又有明确的村规民约,事情就不难办了。
管别人先要管自己,干部要带头。1981年3月北楼下村党支部书记阴秀荣的婆母病逝了,全村立刻轰动起来,一千多双眼睛盯着她——看你支书咋办?婆母的“娘家人”听说埋葬不使棺材,说啥也不从,提出自备棺材,抬到坟上入殓。阴秀荣不答应:“都这样,制度谁还执行?”对方又说要不你支书别当了,她说不当支书还是党员,不能不带头。当干部的如果都像阴秀荣那样不搞特殊领好头,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群众就不会落在后边。
新事新办,贵在坚持。不能风头来了抓一阵,一到风尾松了劲。也不能谁的头好剃就剃,不好剃就不剃,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北楼下村的人说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街前街后都是一个村里的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件布衫轮着穿,轮到谁都一样。”公道合理,使群众真正摆脱旧的习俗,从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中解脱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