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淄博二毛厂建待工预备队菏泽毛纺厂设车间见习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2
第3版(经济)
专栏:

淄博二毛厂建待工预备队
菏泽毛纺厂设车间见习工
本报讯 记者江世杰报道:山东淄博第二毛纺织厂在改革“一次分配定终身”的旧用工制度的同时,也注意避免“一次优化组合定终身”。3年多来,他们在车间设立“岗下待工预备队”,把优化劳动组合变成了“动态优化”、“动态组合”,从而使生产工人持续保持旺盛的竞争意识。
淄博二毛是1982年由机床厂转产的“新厂”,一度出现生产第一线工人“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1988年5月,该厂抓住企业对国家实行承包和工效挂钩的契机,果断实施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他们改革劳动制度的具体做法是:在整顿劳动组织,调整班组建制,严格实行定员、定岗的基础上,由车间主任聘任工段长、班组长;工段长、班组长按定员标准,择优“点兵”。同时,工人也可以在不改变工种的前提下,跨工段、跨班组地选择岗位,然后层层签订录用合同,由厂里监督执行。经过这样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全厂共减少生产工人183名,占生产工人总数的13.2%。
淄博二毛这项改革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明确宣布,优化组合是动态优化,动态组合,不搞“一次优化组合定终身”。他们决定,对减下来的生产工人,除素质差、不对口的47人由厂部收回实行待业再分配外,其余136人分别留在原车间,作为“岗下待工预备队”,随时参与岗位竞争。这些预备队员,每天与在岗工人一样按时上下班,既承担班组内的一些辅助性工作,又接受车间组织的培训,但每月只领取基本生活费,与在岗工人的收入相差二三倍甚至更多。他们还规定,在岗工人如果连续两个月完不成质量、产量指标,或者违反操作规程发生安全事故,就要下岗进入“岗下待工预备队”,其空下的岗位由预备队员中表现好、进步快者依次替补。
苏成立厂长对记者说:由于我们的改革方案是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的,而且是先搬干部的“铁交椅”,后破工人的“铁饭碗”,同时又对生产工人实行了一步到位的岗位计件工资制,真正做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而激励工人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技术、勤奋劳动,全厂4年来利税年均增长超过10%。
本报讯 记者江世杰报道:在没有富余人员并已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企业里,怎样才能使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危机感?山东省改革试点企业之一的菏泽毛纺厂的办法是在车间设立“见习工”。
1989和1990年,菏泽毛纺厂严重亏损,一些职工自愿调出或停薪留职,致使一线工人自然减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程度。去年年底,该厂在一年扭亏为盈的好形势下进行人事、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厂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各地经验和本厂情况以后,决定对一线工人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同时,按车间为单位设立占工人总数20%的“见习工”岗位,以促使一线工人长期保持责任感和危机感。其具体办法是:由厂有关职能部门会同车间,分工种对在岗工人进行技术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应知、应会和工作态度,然后按得分多少排序,落在后面20%的工人,即为全车间的“见习工”;见习期为3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虽然仍在原岗位工作,但工资只能拿到本岗位工资的85%,而且还要在业余时间接受技术培训。3个月后,全车间进行新一轮技术考核,按分数重新确定“见习工”。
菏泽毛纺厂的几位车间主任告诉记者:猛然看,3个月一考核似乎繁琐,其实操作起来非常简便。这是因为:各班组对每个工人平时执行岗位承包责任制的情况都有记录;车间每月都把记录中的各项数据按时汇总,到季度考核时就拿出来作为每个工人“应会”和“工作态度”的依据;剩下的“应知”考试,全车间安排一个业余时间就进行了。“见习工”自今年1月正式设置以来,生产第一线的变化非常明显,“在岗工”、“见习工”,人人遵章守纪、精心操作,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