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发展生产 提高效益陕西大力改善县级财政状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2
第3版(经济)
专栏:

发展生产 提高效益
陕西大力改善县级财政状况
本报西安3月19日电 记者景险峰报道:“1991年,陕西各级政府把改善财政状况的基点放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上,全省财政收入45.14亿元,比上年增长9.18%;狠抓县级财政扭补和创收活动,又有白水、榆林、洋县、凤县等4个县(市)实现了财政扭补,财政扭补县(市)累计达到22个。”这是陕西省省长白清才在最近召开的省人大报告中列举的政绩之一。
统计资料显示,1987年,全省10个地、市,有7个财政收入不能自给;107个县(市、区),有74个长期靠财政补贴过日子。为探索摆脱县级财政困境的新路子,陕西省政府制定了对财政补贴县的10条扭补政策措施。省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贴息,筹措1亿元专项贷款,择优扶持补贴县安排扭补项目;各补贴县与省和地市签订扭补责任书,按期实现扭补目标的原定额补贴再给两年,提前实现扭补目标的省政府奖励20万元生产资金等。
1990年省政府对原有政策措施加以完善,修订为“实现扭补的县(市),两年内定额补贴照给不变,从第三年开始,再分两、三年递减定额补贴”。这一政策,被人称赞为“扶上马、送两程”,激励更多吃补贴的县争相甩掉贫困帽子。
这一系列配套的扭补政策出台以后,4年内各方筹措资金近4亿元,审定扶持扭补项目约300个。这些项目,立足当地资源,发展支柱产业,建设周期短,投资效益好,成了富县富民的稳固财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