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邹家华就国务院关于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作说明决策兴建三峡工程条件基本具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2
第1版(要闻)
专栏:

邹家华就国务院关于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作说明
决策兴建三峡工程条件基本具备
经过多年研究、论证和审查,三峡工程设计拦河大坝高175米,水电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工程静态总投资570亿元,主体工程建设工期预计15年。工程建设第9年即可发电受益。工程的兴建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今天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说,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国务院对兴建三峡工程历来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方针。当前,决策兴建三峡工程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李鹏总理于3月16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送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提出兴建三峡工程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同时三峡工程还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的议案提出,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和审查,三峡工程坝址选在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工程的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7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工程静态总投资570亿元(1990年价格)。主体工程建设工期预计15年。工程建设第9年即可发电受益,预计在工程建成后不太长的时间里,即能偿还全部建设资金。国务院常务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建议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邹家华受国务院委托,在今天的大会上就这一议案作说明时首先介绍了三峡工程的审查过程。他说,从50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大量的勘测、科研、设计和试验工作。特别是1984年以来,社会各界对这一工程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和意见。这些意见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和治理问题,都是从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出发的,对于增加工程的论证深度、改进论证工作以及完善论证结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他说,三峡工程前期工作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研究和论证程度之深,在国内外是少见的。它是成千上万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不辞辛苦、埋头实干的结晶,也是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反复论证的结果。
邹家华阐述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分布很广,尤以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涝灾害最为严重。历史上每次灾害,都给流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对国家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心腹之患。建国40多年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在长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对保障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目前长江上游巨大的洪水来量与中下游河道过洪能力小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荆江河段尤为严重。现在荆江河段的过洪能力,包括南岸向洞庭湖分流,只能安全通过约6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流量,而历史上1860年、1870年在荆江上段的枝城,洪峰流量达11万立方米每秒。荆江河段汛期洪水位高于两岸地面6米以上,多的达10余米。作为长江中游起分洪调蓄作用的洞庭湖,泥沙淤积日趋严重,不断萎缩,进一步加剧了河道过洪能力小与上游洪水来量大的矛盾,使荆江河段原已十分紧张的防洪形势更趋严峻。荆江两岸有人口1500万人,耕地23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还有一批重要的大中城市和工矿企业、交通设施、油田等。无论堤防南溃、北溃或两岸俱溃,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均将遭受到巨大损失,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大局。经过几十年来的治理实践和反复研究、论证,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防洪体系。综合治理的每一项措施互补长短,都必须进一步得到加强。兴建三峡工程,是诸多综合治理措施中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措施。
邹家华说,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能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上,控制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上游各支流水库以下至坝址约30万平方公里暴雨区所产生的洪水。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这一工程可以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配合分蓄洪工程,可以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可以减少流入洞庭湖的水、沙,减轻洞庭湖的淤积和防洪负担,延长洞庭湖的寿命;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中游的分蓄洪损失;可以减轻洪水对武汉地区的威胁,对下游地区也有一定防洪作用。为了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河段南北两岸1500多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社会长治久安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及早兴建三峡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出发点。
他说,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约相当于1991年全国总发电量的1/8。兴建三峡工程对缓解华中、华东及川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改善川江通航条件,下水单向年通过能力由目前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航运成本可降低35%至37%,万吨级船队有半年时间可直达重庆,为发展西南地区的经济和繁荣长江航运事业创造条件。同时,兴建三峡工程有利于沿江城镇的供水,有利于南水北调、缓解北方地区缺水矛盾,并有灌溉、水产、旅游、发展库区经济等效益。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促进华中、华东、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邹家华在谈到关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时说,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论证,最后确定,采用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坝坝顶高程185米和“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
在介绍了三峡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后,邹家华谈了关于三峡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问题。他说,三峡工程虽然投资基数较大,但资金投入流程长,发电前资金需要量约为总量的一半左右,在工程开始发电以后靠自身发电和葛洲坝电站的电费收入基本上能满足建设资金的需要。因此,三峡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关键是解决发电前近300亿元(1990年价格)的建设资金问题。除适当提高葛洲坝电站发电电价所得收入和征收水电建设基金外,所需资金还可以通过社会各方面筹资,如债券、股票、贷款以及利用外资等来解决。只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采用多渠道筹集,建设所需资金是能够解决的。
邹家华还对水库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作了详细说明。
邹家华最后谈了关于三峡工程决策的建议。他说,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是可以负担的,当前决策兴建三峡工程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他说,长江百余年来发生了5次大洪水,自1954年以来,已有近40年没有发生全流域性的大水,在一定意义上讲,发生大洪水的威胁在不断增长。去年淮河、太湖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对兴建三峡工程更为关切,增加了及早决策兴建三峡工程的紧迫感。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现在决策兴建三峡工程,时机也是比较适宜的。
邹家华强调,三峡工程规模大,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移民量大,技术复杂,影响面广,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应有充分的估计和足够的重视,谨慎从事,认真对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三峡工程建设更加稳妥可靠。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心协力,把这项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事情办好。(附图片)
三月二十一日下午,出席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在军事博物馆参观三峡工程模型。
本报记者杨文道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