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新的机遇正向我们走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2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的机遇正向我们走来
本报记者 张平力
80年代,中国人民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跳跃;90年代,有没有新的机遇,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北京3月,又沐春风。2500多位人民代表再聚,听取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的共识是:坚持两个基本点,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新的机遇正向我们走来!
山东的代表们议论热烈。近十年来,山东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以年递增10%以上的速度增长,90年代一开始,山东经济就大有蓄功再发之势,群众改革愿望强烈。李振代表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大发展,就是一次又一次抓住机遇的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农民热切要求有生产的自主权,安徽农村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形式。党中央抓住这个机遇,率先在农村推进改革,几年内连续出台推动农村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中国农村面貌迅速改观。这十几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基础就是那时奠定的。
来自城市工业界的代表说,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改革创造了条件,带来了机遇。1984年党和国家不失时机地把改革推向城市,形成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相互影响、促进的发展态势,出现了1984年到1988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跳跃,五年间共创造工业总产值6万多亿元,平均年增21.7%。
从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地区来的代表,讲到我们曾经成功把握住的另一次机遇:80年代初,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加快,一些发达国家的产业调整、转移的方向朝向发展中国家。就在那时,我们先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尔后又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创了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引进资金,发展经济的新格局,促进了全国经济的空前活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抓住了几次大机遇,改革开放,使经济获得大发展;90年代我国经济能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再次把握住新的机遇!
湖南、山西的代表们议论的一个主题是:在前十年大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了三年治理整顿,我国经济发展再次跳跃的机遇正在出现。山西代表马洪、湖南代表厉以宁的看法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我们拥有的条件成正比:
一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诸多重要产品指标在世界上的位次名列前茅;
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目前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得到实惠,从物质到心理对改革开放的承受力大大增强,他们希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三是世界虽然很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未变,我国国际地位提高,活动的国际空间扩大;
四是我国经济体制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高效、灵活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新体制的基础已形成,目标已确定;
五是治理整顿的目标基本达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经济环境趋向宽松。
这些,构成了我们加快改革、谋求更大发展的新机遇。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不抓,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四川代表费子文对“时机”做如下分析:机遇的挑战性一面是它稍纵即逝,“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近,反受其殃”,抓住时机,谋求发展,改革开放这一手万万松不得。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在地区间、产业间水平不一,因此发展的时机对不同地区和产业部门来说,不可能是以普遍临近的形态出现。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有的机遇就在眼前,有的则要注意培养其发展的条件,衔接其与发达地区和产业部门的利益关系,寻找经济发展的机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