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特别顾客”在行动——记从事商品质量监督检测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2
第3版(经济)
专栏:中国质量万里行

“特别顾客”在行动
——记从事商品质量监督检测的人们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 任怀民
“特别顾客”到商场
去年第四季度,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宁波、重庆、广州、长春、大连、厦门等10个城市的一些商场,陆续接待了一些“特别顾客”。这些顾客每看中一样商品,至少要买两份,并要求密封包装。在办完交款、开发票手续后,他们拿出有关部门开具的商品质量抽查介绍信,要求服务员或经理在所买的每种商品上签字盖章。
他们的举动,让不少商场的售货员大吃一惊。这些“特别顾客”分别从10大城市的商场中购买了小包装茉莉花茶、瓶装蜂蜜、奶粉、灌肠类肉制品、荧光灯镇流器、全毛花呢、铝壶、指针式石英表、模压底球鞋、钢丝钳等10大类222个牌号的商品,涉及全国20个省、区、市的200个生产厂家。
一个多月以后,1991年12月25日,商业部、国家工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的检测结果给工商企业敲起了警钟,也提醒消费者购物时防止上当受骗。
国营商业要严格把关
近年来,大量假冒伪劣商品由个体摊商市场也渗透到了一些国营商店。从这次柜台商品质量抽查情况看,在被抽检的国营商店中,小包装茉莉花茶不合格率为45.2%;瓶装蜂蜜不合格率为38.9%;奶粉不合格率为42.3%……
如此多的假冒和不合格产品堂而皇之地混进国营商场,确实发人深思。
国营商业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假冒劣质产品不断渗入,早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早在1989年3月,商业部长胡平即要求商业部科技质量司负起责任,健全部级商品质量监督与检验测试中心,通过质量监督扶优汰劣,为名优商品创造良好的流通环境。从1989年开始,商业部各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每年都在全国开展柜台商品质量抽检,目的是净化流通环境,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曝光不是最终目的
今年2月13日,在北京市食品酿造工业公司会议室里,一个会议正在举行。酱油,群众天天离不了。怎样解决北京市酱油合格率低的问题呢?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和所属检测站的同志认为,不能仅仅抽查处罚了事,要帮助企业找出问题所在,限期改正。
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生产企业负责——这是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人员对自己工作的要求。他们每抽查一个厂的产品,都要求做到科学、公正、权威。凡是查出有问题的产品,都要反复对各项检测数据和指标进行核实,甚至重新检测。对确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要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整改建议反馈给生产厂。
质检路上的拓荒人
商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常常不为一些人所理解,有的被抽查单位冷嘲热讽不用说了,有时查出了问题,各方面来说情的接踵而至。最近一个城市的质检部门委托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查市场销售的五粮液酒,抽检正在进行时,电话打来了,要他们关照一下有些商店,说这些商店是该市的门面。为对消费者负责,他们顶住了压力,终于将一些商店经销的假五粮液酒查了出来,并作出处理。
质检工作还处在“拓荒阶段”,尚须多方面共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