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抓住契机 因势利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当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征文

抓住契机 因势利导
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党委书记 尹生
我们锦西炼油化工总厂,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下属的一家大型企业,有17000名职工,年加工原油能力500万吨。这样一个大企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眼观全局,因势利导,带动队伍,发展形势。我认为,注意抓住事物发展的契机,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抓住契机,就是抓住事物的关键点,促使事物向积极的、进步的、有利的方向转化。
比如往年过春节,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下属普遍要到领导家去拜年。这里面包含着对领导的尊重,但也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就是想借此和领导联络一下感情。对社会风气而言,可能弊大于利。我们认为过春节拜年也是一个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契机,应该促消极的方面向积极的方面转化。每年春节前,党委要求组织部、纪委发文件,规定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要给下级拜年,看望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劳动模范、困难户,下级不得向上走,不准给领导拜年,并在节后的第一个组织生活会上,人人自己汇报,由组织部和纪委检查实施情况。这样坚持几年,层层给领导拜年的情况已不多见,职工群众的反映较好,认为正了风气。
我们讲要抓住适当的契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绝非说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忽略。生产建设和工作实践,经常为我们提供一些契机。抓住这种契机,可以为我们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条件,甚至可以打成一个大战役。
1991年,我们炼化总厂重整车间加热炉的炉管烧穿,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元。乍看起来事情不大,是检修时使用的炉管材质不合设计要求。这起事故的原因很简单:车间材料员领料时马马虎虎没有注明材质,供应的计划员没有细看就盖了章,保管员也没有问清做什么用,就发了料。看上去都不是故意的,但这件事情反映了一个深层的问题,就是都没把自己摆到主人的位置上。由此我们感到,简单地处理一下,达不到教育大家的目的,这正是进行主人翁责任感教育的一个契机。于是,我们就组织每一个环节进行讨论,小题大作,在厂报、电视台、广播站开展为期数月的“炉管事故与主人翁责任”大讨论,全厂近万人参加,人人都结合自身工作,认真进行了思考。一场大讨论,教育了全厂人。
1990年,是锦西炼化总厂面临巨大压力的一年。由于计划内原油连续调价,产品不顺价,企业自1953年恢复生产以来,第一次出现平价油亏损,缴纳国家2.92亿元税金后,利润呈现负数。
这种不利形势,使不少职工的士气一度受挫。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那就是,广泛发动群众,锻炼队伍,变不利为有利。经过统一思想,我们响亮地提出“统一思想鼓士气,全面达标增效益,抢焦化、超四亿、扭亏增盈奔一级”。为实现4亿元利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总厂领导下到各分厂和基层单位,讲形势,谈任务,摆困难,增强职工的忧患意识,并分批下去,到现场办公。机关干部全年统一安排,到生产一线和生产工人一起倒班作业。
经过反复动员,全厂职工都感到形势严峻,时不我待,人人为增效益出力。技术人员针对90号无铅汽油效益好的行情,建议完善设施。仅投资40万元,就提高了产品档次,打开了出口销路,增效2250万元。运输问题经常威胁生产,全厂职工人人关心,连门卫见到铁路部门来的同志都问:“您到哪个单位办事?我送您去!可一定要保保我们厂的车皮呀!”铁路部门的同志说:“炼化总厂真是人人关心运输啊!”正因为全厂士气鼓起来了,职工人人为增效益出力,共提出了9837条合理化建议。上半年企业就走出低谷,一举扭亏为盈。全年实现利税4亿元,比上年多创利税1亿元,成为中石化总公司效益最佳单位之一。
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要抓住适当的契机和机遇。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产建设中有很多契机。抓住契机,促进转化,就会事半功倍,调动起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这对于搞好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抓住契机,不断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