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工厂育秧利农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3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特写征文

工厂育秧利农家
蒋耀强
“苏大,10块秧苗!”
“林万平,8块秧苗!”
1992年3月14日,东边刚吐鱼肚白,广西平南县平南镇附城村育秧工厂前便挤满了手拿油印“发票”、挑箩拉车的农民。这些农民排着长龙队,焦急地等待着村里的“特供商品”——早稻秧苗的供应。已领到秧苗的农民,便笑逐颜开地将秧苗往田里运。
“自古秧苗都是水里长,未有过工厂生产的。”满头银发的3队农民苏木安,已是第二次来领村里的“特供品”了。见排队的人投来羡慕的眼光,他自豪地介绍起来:“我去年用育秧工厂的秧苗,每亩增产100多公斤,4亩地收获了以往5亩地的产量。”
缠着村干部要求增购秧苗的刘朝英,一口气数出了工厂育秧的“四大好处”:季节提早20多天,用水节约1/3,成本节约近50%,省人力……
水路塘队的农民林仲新感触更多。去年,他不肯要村里“特供”的秧苗,误了季节不说,3亩地比人家少收了300公斤。今天他早早地来排队购买了。
和县领导一道下乡检查生产的县科委农艺师黄启乐说,平南县的工厂育秧,去年获全国“星火”成果金奖,已经给不少农民带来实惠。今年,工厂育秧、温室育秧面积已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
正在帮农民往板车上装秧苗的县委书记梁镇燊,看得更深一层,他说,社会化服务的目的在于方便农民,为农民谋取利益。这种“特供”的事,以后要多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