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发言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3
第5版(两会新闻)
专栏:

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发言摘要
政协工作活跃务实有效
高戈委员(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七届政协工作一年做得比一年好,首先是中央重视,加强统战工作,使政治协商工作更加制度化、经常化,并有加强调查研究等实际措施。
夏琫瑛委员(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目前,民主党派同志们研究政策的多,关心国家计划实施的多,参政议政积极性高,这反映统一战线不仅巩固了,而且发展了。
金开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政协的工作年年都有进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政协的全部工作紧紧扣住了党的基本路线。二是实事干得多了,形式主义少了。政协的实事主要是政治协商,由于各专门委员会的调查研究越来越深入,协商中也越来越有真知灼见。三是政协的气氛导向好,委员们富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整个组织有凝聚力。
田麦久委员(北京体院副院长):政协在参政议政、稳定团结两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越来越明显。政协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它组织形式所替代不了的。
报告实事求是文风也好
田光涛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政协工作报告的特点有三:第一是“强”,政协委员有强烈的事业心,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强烈的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意愿。第二是“紧”,对工作抓得非常紧,从去年各次常委会的内容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中共中央有关决定之前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决定后就抓坚决贯彻。第三是“大”,政协成绩很大,做了很多工作,提出的任务是实事求是的。
管仲伟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报告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过去的工作,写得实事求是,文风很好。
参政议政大有作为
 洪涛委员(陕西省台联会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去年,我提交了关于西安缺水问题的提案,有关部门很重视,立即进行研究,决定投资12亿元引黑河水济西安。这个问题过去几个部门都反映过,没有解决。政协提案解决了,在陕西影响很大。
吴京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政治协商中,我们有着充分的发言权。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党派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方嘉德委员(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对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对一些关键性问题,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仅要把参政议政引向深入,而且要敢于抓民主监督。政协也应搞好自身的改革。
刘鹤章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政协除对重大政策的出台进行民主协商外,还要对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加强专门委员会的工作
陈忠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专门委员会要进一步发挥监督作用。如调查统计数字与国家统计局不一致,要提出询问,要求答复。专门委员会的老同志、老专家有水平,看问题比较客观超脱。今后要加强专门委员会工作,尤其要充实、加强经济、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吸收有经验的专家参加。从宏观上加强研究,提出建议。
改进视察活动
林东海委员(台盟广东省委主委):政协为分散在地方的委员组织的视察活动,事先指定地点和题目,委员们有一种被牵着走的感觉。建议改按地方组织综合性视察为按界别归口视察,这可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中的专门人才集中起来,在政协统一协调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视察工作,避免视察流于形式。
钮守章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常委):政协抓调研工作有成绩,但近年在人员组织、生活安排上,有点形式主义,接待铺张,陪同多,要改革。
盖山林委员(内蒙古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政协的视察活动一般都事先向有关地区、单位打了招呼,因此安排时往往都只让我们看先进的地方,固然看过之后很令我们鼓舞,但不尽全面。希望今后也能安排些工作一般或较差的地方。
殷叙彝委员(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政协有各行业的专家,调研专门问题应以他们为主,每个视察团中至少应占一半,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进一步提高政协委员素质
刘家骧委员(河南焦作矿务局副总工程师):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加重,要求进一步提高政协委员自身的素质。
刘云沼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在换届和选拔人才问题上,一要考虑广泛性,二要考虑有参政议政能力,三要考虑有无参加活动的时间。
梁从诫委员(中国文化书院编译馆馆长):建议扩大政协的代表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出现了乡镇企业家、个体户、在国家事业单位以外的文化工作者等。政协中应有他们的代表。使他们的下情能够上达。
政协活动当解决“五多五少”
董蕴琦委员(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应当解决“五多五少”问题,即:参与多,监督少;经济方面参与多,其他方面参与少;发挥在京委员作用多,发挥京外委员作用少;发挥退居二线同志的作用多,发挥在职同志的作用少;发挥专家作用多,发挥其他委员作用少。
赵秀贞委员(宁夏青铜峡市一中高级教师):我赞成要调动各级政协委员积极性的意见。但首先要做到让他们知情,希望今后政协在使各级委员知情上多做一些工作。
在港澳的委员可以做很多事
庄世平委员(南洋商业银行名誉董事长):在开展人民外交活动方面,港澳委员可以做很多事。如有些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攻击我国,我们可以用华东赈灾的事例反驳。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方面,港澳委员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和环境,可为内地和台湾的“三通”做些有益的工作,为统一大业作贡献。
对外宣传人民政协
冯锡良委员(《中国日报》特邀顾问):外国人不了解我国政协的性质和作用。有的有怀疑,有的想学习,有的很感兴趣。我们在理论上阐述较少,对政协所做的大量工作也宣传得不够。我们应当扩大政协在世界上的活动范围,宣传我们的工作。比如,出一本以问答形式介绍政协的外文小册子,会有很好的效果。
《人民政协报》应发挥更大作用
李峰委员(《半月谈》编委会主任委员):在宣传政协中,《人民政协报》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国外,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对国内外的重大问题,应有自己的言论,有政协的声音。
陆诒委员(《新闻报》原副总编、复旦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应加强政协与新闻界的联系,广泛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工作范围及作用。
通过立法保证基本路线不变
王振纲委员(中国科协学会部副部长):明年人大、政协要换届,可能要对宪法进行修改。我建议将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写到宪法里去。
让大家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王仲方委员(中国法学会顾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发扬民主,让大家敢于发表意见,特别是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敢于提出建设性建议,搞好高水平参政议政;敢于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改革和建设的顺利发展。
彭司勋委员(中国药科大学顾问、南京药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今后要继续提倡畅所欲言、讲真话的气氛,要狠抓提案的落实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要务实,少空谈。
加强扶贫工作何善远委员(地矿部原副部长):在贫困地区,扶贫工作还很艰巨,报告应强调这一工作。
杨玉山委员(轻工部原副部长):我看过两个材料,扶贫款拨下去,没有项目就放着,当地政府又以别的名目拿走,这体现不出党对群众的关心。有的地方把钱分下去就等着开花结果,这也不行。要有具体的帮助措施。
李轩委员(地矿部原副部长):现在贫困地区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有的城市采取堵的措施,这样行不行?有些贫困地区的劳动力没有得到开发,政协应在这方面做些工作。
农民不富国就不强
禹作敏委员(天津市大邱庄农工商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过去我们还缩手缩脚的,现在我们放心了。中央有政策,可以大胆地干,9亿农民富不了,中国永远不能算富强国家。过去大邱庄1200人搞农业,粮食搞不上去,现在已经达到吨粮田水平,而且机械化程度超过了美国。中国人不是没有能力,要少说多干,就怕只说不干。
抓假冒伪劣产品不能手软
骆玉笙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现在顾客买东西,要先问东西真假。不光有假烟假酒,连假钞都出来了。政府抓这个绝不能手软。
李準委员(中国文史馆馆长):卖假货坑害百姓。抓质量,这件事特别受群众拥护。不止是商业战线,其他战线也有假货、伪劣产品,文艺界也不例外。
三峡工程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赵维纲委员(全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顾问):对三峡工程,我同意上,但要注意:(1)七十多万人口的迁移要妥善安排,使他们安居乐业;(2)投资数要适当,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不可影响过大;(3)不能出现停、缓建;(4)不能在外债上使国家负担太重;(5)电价合理,不能过高,不能让用户用不起电。
徐博文委员(电力科学院咨询委员):关于三峡工程,国务院听取正反两方面意见,现已提出议案。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是有所区别的。反对意见常常是从一个侧面提出问题,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不同意见如何看?我认为,要把反对意见看作对正面意见的补充,这也是一个成果。
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小康
郑玲才委员(云南省卫生防疫站顾问):报告谈到科教兴农的问题,提出农科教相结合。我认为,农村卫生工作也应占一定的地位。小康小康要人人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小康,要将农科教医结合起来。
文艺体制的改革也要大胆一些
谢晋委员(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央讲经济体制改革要胆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文艺体制的改革也应这样,要百花齐放。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影片的质量是关键。要拿出真正好的作品,吸引人们主动去看。
富裕地区应给文教事业多投资
毕克官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这几年先后参加政协视察,发现有一个问题很突出:改革开放后先富的地区有钱怎么花?有些地方的群众,只知物质享受,吃喝玩乐,在酒吧点一支歌花成百元,有的女性攀比,十个指头戴上十只金戒指,更有嫖赌违法的。相反,对改善文化教育设施就不热心。社会应大造舆论,呼吁这些地区要有长远目光,为了培养人才,为了子孙后代,能在文化事业(如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文物保护等等)和教育事业(中小学课堂、教学设备等等)上大力投资。这些地区可征收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税,专款专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
郭履容委员(四川大学教授):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一个大问题,应该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我觉得,现在各地在促进科技进步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采取的措施还不够。
多办些艺术学校
才旦卓玛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我国的少数民族那么多,搞音乐舞蹈只有一个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是不够的。过去,上海音乐学院有民族班,现在不办了。建议各个音乐大专院校办一些民族班,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项堃委员(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顾问):现在国内的艺术学校太少,与中国的人口不相称。报纸上经常登出艺术函授教育的广告,青年人渴望艺术,报名的人很多,花了钱常常是上当受骗。建议老一代艺术家发挥余热,办一些艺术学校,取代社会上的一些函授。
提高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卢嘉锡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我回国几十年了,没有懊悔。在国外,做得再好也是“二等货”,回国是为人民服务,肯定会做出好的成绩。把出国留学人员都招回来,我们的建设会更快。我们在世界上只占一席之地是不够的,也是立不住的;要占几十席之地,要在各个领域都站得住,才能站得稳。要依靠科技和教育,每几年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就会大有作为。
使科技更好地为发展生产力服务
卢鹤绂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当前紧迫的任务是要使知识分子服务于工业,把科技知识带到工业里去。工业部门必须创造条件把高级科技人才吸收进去,建立和健全工业部门自己的研究与开发部门。
孔令仁委员(民盟副主席):科技不应仅指自然科学,还应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分子不应仅指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人,其涵盖面应包括中小学、党政机关和企业里的知识分子。
科研立项应考虑市场
蔡其巩委员(中科院学部委员):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立科研项目时,应适当考虑该项目成果能否转化为产品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无竞争力的问题。有些高技术项目,在国际上也属高精尖,花了很多钱去研究,但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应用,即使应用,范围也不大,经济效益也不高。鉴于我国目前的财力,不能不更多更认真地考虑选题这个问题。我认为,国际竞争不仅仅体现在高精尖上面,更主要的是占有市场并为经济发展服务。
加快形成高技术产业
金宗哲委员(中国建材研究院教授):经过“六五”、“七五”,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用于高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成果不多。国家对高技术产业应集中投资,经费不宜太分散,以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建议打破系统及部门的界限,组织联合体,使科研、开发和生产一体化。
加紧研究知识产权
顾方舟委员(中国医科院院长、北京市科协主席):现在管科技的政府部门过于庞杂,能否再精简一下,使效率更高一些?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应加紧研究。我们有不少好东西让外国人白白拿走了,怎样才能加以控制和保护?国家应重视这些问题。
制定合理政策以利人才回归
周巍峙委员(全国政协教文委副主任):我在国外见到一些艺术家很想回国,但担心业务上不能充分发挥,如美声唱法歌唱家、油画家等,还有的怕回国后不能再出国。这方面要有个具体政策,一方面使他们有机会为祖国效力,完成祖国交付的任务,同时又不妨碍他们在国外的艺术活动。
新凤霞委员(中国评剧院演员):我们应该关心这些在国外的孩子,组织上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欢迎他们学成回来。
现在是动员留学生回国的好时机
张鑑祖委员(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理论物理所教授):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回国参加建设。在国外的留学生问题光靠召唤不行,要靠国内的有关部门多作些具体的工作,多关心他们。现在美国失业率高,经济萧条,正是动员他们回国的大好时机。
汪德昭委员(中科院学部委员、声学所名誉所长):要下功夫对海外留学生做工作。我最近到过巴黎,了解到留法学生不爱祖国的极少,大部分学生都想回来。有些在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不想回来,主要有两种心态,一是想多呆几年,多学些知识,多赚点钱;二是怕回来后再也出不去。目前,政协对于海外留学生应多加关注,多做些工作,特别是希望政府能对“来去自由”作出更明确的具体规定,公之于众。
加强对新一代传统文化教育
高苕华委员(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原总干事):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青少年教育问题很重要,在香港过渡时期后半段,有必要加强新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希望国内有关机构对香港青少年考察中华历史文化等予以支持。
不能忽视人生观教育
杨桂通委员(太原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应对中、小学的教育方向问题进行考察,现在不少中、小学只注意成绩,死读书,忽视人生观、伦理道德的教育。
高校师资外流严重
姜伯驹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高校人才外流造成师资断层,在前此年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而如今已成为现实,应引起高度重视。
改革高校内部机制
赖万才委员(华侨大学教授):教育经费少当然是个问题,但是,在经费同样的条件下,只要内部机制搞得好,也可以调动积极性。实际上在这方面还是没有迈出本质的一步。
高小霞委员(中科院学部委员、北大化学系教授):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大学,实行人才招聘。
对高校创收要有不同要求
吴震春委员:(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高校综合改革,学校搞创收,工科院校有一定基础,但相当一部分学校有困难,如花很多精力搞创收,会影响教学质量提高、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建议将创收作为一种经费的补充,主要经费还是靠国家投入。在创收上,对不同类型学校应有不同要求。
抓住时机振兴新疆经济
祖拉力·牙库甫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原副专员):新疆条件十分优越,与9个国家接壤。党中央提出进一步改革开放,人民积极拥护。新疆资源丰富,为何不能更加开放?我看关键是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抓住时机。
藏民拥护改革开放
嘉拉·降泽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甘孜州政协副主席):我们地区的藏族僧俗群众都说,目前我们藏民的幸福生活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带来的,并表示坚决走邓小平同志设计的改革开放道路。
全国政协大力支持西藏工作
生钦·洛桑坚赞委员(西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在去年一年中协同卫生部联合调查西藏的医疗卫生情况,对地方性病情作了详细调查,很多专家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全国政协还组织青年和妇女委员调查西藏情况,这在西藏历史上是第一次。对实施民族地区自治法,庆祝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的活动都给予很大支持。
凉山彝族的奋斗目标
傅万保委员(彝族,四川省人大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协常委):我们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目标,第一步是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在本世纪末使经济翻两番,达到小康。我们第一依靠中央支持,第二与内地的相互支援,第三要自力更生。
刹歪风解决“法不治众”问题
白向银委员(原国家建材部副部长):党和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上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同消极腐败现象作坚决的斗争。为此,要切切实实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健全监督机制,狠刹歪风邪气。不能说“法不治众”。对腐败问题要抓紧抓实,抓到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侯立尊委员(天津金燕焊接材料公司总经理):搞第三产业,政府要提出办法。要提高第三产业、个体户的社会地位,加强法纪教育。要引导更多的人员从事第三产业。
加强对外宣传
朱亚杰委员(中科院学部委员、石油大学教授):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有次我去美国夏威夷开会,在一个图书馆里发现有世界各地的报纸,24小时对读者开放,但没有我们的报纸。台湾的报纸有三份,都是航空版的新报纸。我们不注意挤进国外文化市场,没有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在对外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