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愿尽余光酬盛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3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愿尽余光酬盛世
杨柄
初夏的阳光穿过大窗照射着学术报告厅,照亮了数百张笑靥,整个大厅的氛围明亮而愉悦。入口处,进来一位身材较高的清癯老人。他身着一件很普通的深色衬衫,手持一把旧葵扇,走得不快,但步履稳健,毫无龙钟之态。他现在所处的这种场合,应该激动,但他双脚从容地走着,双颊慈祥地微笑着,葵扇轻轻地挥动着,就像日常在门口树下散步那样,普普通通。这便是这次聚会的中心人物——蔡仪。这次聚会是为庆贺他八秩华诞和从事学术活动60周年而举办的。那是1986年6月2日,地点在北京。1906年的这个日子,他诞生在湖南攸县。
蔡仪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走到这个大厅来的。他走了60年。他从革命民主主义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从单纯革命激情进入革命理论领域,他在专业的美学理论工作者中,是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来研究美学的第一人。他的美学成就不是从“静穆”和“超脱”中得来的,而是从战斗中得来的。对唯心主义美学观点的批评,30年代由鲁迅开了先河,40年代蔡仪的《新艺术论》和《新美学》等一系列著作续其步武,并且有很大的发展。数十年来,笔耕不辍,老而弥勤,成果累累,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但他没有大书房。这是一个套间,夫人在里间写作,他在外间写作。用书橱隔开一条从房门口通向里间的通道,所剩的面积就不大了,还得摆几个书橱,一张单人木榻,一张写字台,一把自己坐的藤椅,一把客人坐的靠背椅,要来两位客人,就得有一位坐在床上。所有的家具没有一样是新的。美学家将美的思想洒向人间,而自己被挤在旧家具中间局促地写作着。
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讲究学问、道德、文章三者统一,而以道德为基础。我们共产主义战士要有共产主义道德——对马克思主义忠贞不渝,在这个基础上刻苦做学问,写出好文章。蔡仪就属于这样的知识分子,他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知识分子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优点的交融。他仪态从容而意志坚韧不拔,孜孜治学,谦谦做人,从来不以诲人者自命,但受诲者们踏着桃李花瓣纷然而至。
这样一位长者现在离开我们了,抛下《新美学》第三卷没有改写完而离开我们了,慈祥的音容笑貌永远不再在我们面前重现了。
蔡老!蔡老!请放心地走吧。你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事业耗尽了毕生的精力,耄耋之年还作出那样大的贡献,人民是感谢你的!你在八秩华诞大会上赋诗明志,最后两句说:“愿尽余光酬盛世,尚期夕照映霞天”。请仰望吧,在那霞天之上,马克思手捋蓬髯,含着微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