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争名人与争志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3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争名人与争志气
许志杰
争历史名人这事由来已久,而近几年从争诸葛先生开始,此后又有几桩,像孙子故里之争,徐福出使东瀛口岸之争。争的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从请专家学者进行考古史学鉴定,到召开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从大造舆论,到动真格的修纪念馆,建祠堂,改地名。能用的办法都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放宽,领导支持,很有点干出一番大事的劲头。
应当说,这在我们这个传统文化极为丰富的古国,保护历史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已蔚成风气。即便是借历史名人的光,传播本地的名声,增加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也是改革开放结出的硕果。想想“文革”那几年,到处是破“四旧”驱“阴魂”,对历史名人推还推不出去,哪有争的胆量?
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争一争谁是谁非确实必要,既浓厚了学术气氛,又可使多少年遗留的难题在争鸣中见分晓,提倡“百家争鸣”的主旨就在一个“争”字上。从这个角度讲,争历史名人是学术问题,而不应该与别的什么牵连起来,尤其不要拉帮结伙,败坏文风。据说,现在一些学者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正在着力纠正。
因此,反对学术之外的所谓历史名人之争是有道理的。目前的国力还欠发达,难以支付你争我夺用去的资金,互相的追逐竞比,只能增加开支,劳累百姓。以这些有限的资金或投资办厂,或兴建校舍,那是真正的惠及后代的大好事。至于知名度,光靠一两个历史名人帮忙,恐怕收效也有限,现代社会没有发达的经济为基础,什么也办不到。与其费神劳力打老祖宗的算盘,不如来实的自己干,一番事业成就之后,就是一百年前这里还是不毛之地,荒无人烟,也没有谁去计较:“怎么孙子故里不在这里?”深圳、珠海等特区如今闻名遐迩,就没有靠哪位老祖宗,而是靠当代人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