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事关重大,不认真不行”——记政协委员对三峡工程的关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5
第2版(两会新闻)
专栏:

“事关重大,不认真不行”
——记政协委员对三峡工程的关心
新华社记者 孙勇 胡清海
三峡工程始终牵动着政协委员热忱的情怀。3月21日,当国务院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提交给人大会议审议、政协会议讨论时,在委员们心中又引起阵阵波澜。如果这项宏伟工程将成为一座历史丰碑,那么它的上面将刻下一串政协委员的名字。
倾注的心血
1985年,一条载着几十名政协委员的轮船离开重庆顺江而下,孙越崎先生以92岁高龄亲率全国政协视察团视察三峡。1988年和199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和王光英也分别率团乘船到三峡坝址、库区和防洪区进行实地考察。每次跋山涉水考察之后,委员们都以调查报告、发表文章、提出提案等方式就三峡工程的有关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其中仅提案就有47件。
近年来除有27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到三峡考察外,委员中的很多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了三峡工程从勘测、规划、设计到论证、审查的全过程。
一组数字可以说明问题:1986年以来,当40个专业的专家分成14个专家组,分别对三峡工程14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而全面的科学论证时,有数十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论证领导小组以及专家组中担任顾问、组长或副组长;有15位委员参加了论证领导小组的扩大会议。可以说,在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报告中,倾注了许多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逐步深化的认识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也面临一些复杂问题,因而,有些委员对工程可行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991年11月,李刚委员在考察三峡工程前感到四川库区移民是受害者,所以来到库区后便询问当地群众:“你们赞成不赞成上三峡?”群众的回答是:“我们赞成上。”李刚追问道:“为什么赞成上?”回答是:“我们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原来,政府改淹没补偿性移民方针为开发性移民方针后,为库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机遇。在考察中,李刚委员把手头材料中的数字拿到实际中去认真核对,并就其中一些不明确的地方提出疑问。他说:“事关重大,不认真可不行。”通过考察,李刚对移民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不同意见之间本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对待三峡工程的问题上,委员们既不盲目赞成,也不固执己见,而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逐渐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共同的心愿
多年来委员们对三峡工程发表了各种意见,但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是从关心国计民生出发。
几年来,一些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对三峡工程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疑虑:现在兴建三峡工程,国力是否承受得了?从国家科技水平看,有没有能力修建三峡工程?是否有效益更好的方案代替三峡工程?委员们还就泥沙、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具体的疑问。
没有问题的提出,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问题使专家们的研究论证更加深入细致,本身就是对工程的贡献。由于集思广益,认真听取吸收了委员们的各种意见,三峡工程的决策更加科学化。
3月24日,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小组讨论在继续进行,委员们还在围绕三峡工程问题热烈地发表意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