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井冈山依靠科技奔小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7
第1版(要闻)
专栏:

井冈山
依靠科技奔小康
本报讯 记者余清楚报道:“科技这东西,犹如甘蔗,越嚼越甜。过去我们扶贫,给钱给物,老表高兴一阵后,留下的还是贫困。从1986年开始,我们吉安由输血式的救济扶贫转向注重技术投入,建立‘造血’机制的科技扶贫。前后一对照,结果太明显了。前些年农民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去年超过600元,农村温饱率达97%。依我看,吉安这几年的发展,科技是大功臣。”人大代表、吉安行署副专员黄建华谈起科技扶贫,显得格外兴奋。
提起井冈山,人们自然会想起“黄洋界上炮声隆”、“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光辉历程。然而,对于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接受全新的科学技术,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黄建华说,当初,吉安地区推广板田育秧、杂优良种,柑桔嫁接等农科新技术,许多农民连名词都记不住,弄不清。“守着几分田,不愿冒尖尖”的思想很重。地区硬是从抓科技教育入手,逐步培养起老区人的科技意识和商品意识。
现在6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一二门农业科学实用技术。
代表们说,今天改革开放的大潮已涌入这闭塞的贫困山区。这几年,在国家科委、民政部等中央及省有关部门帮助下,依靠科学技术,念好“山水经”,唱好“田园曲”,开始了大规模综合开发,形成了产品开发、加工、运销一条龙的系列支柱产业,并逐步建立了十多个科技服务体系。这种开发性扶贫,为吉安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建华告诉记者,最近,吉安地委、行署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后,信心百倍,决心发扬井冈山精神,狠抓科技,围绕“两增两富”(即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富县富民)的目标,艰苦奋斗,让老区人民早日富起来,共奔小康路。(附图片)
江西 黄建华代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