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乌拉圭回合”谈判会成功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7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乌拉圭回合”谈判会成功吗?
果永毅
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规定“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的最后期限(四月中旬)正在日益临近。从布鲁塞尔传出的消息,令人兴奋的少,忧虑的多,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着“乌拉圭回合”的命运,担心它功败垂成。
可以说从这轮谈判一开始,农产品贸易问题就是十分棘手的。随着谈判的深入,由于美欧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相去甚远,又争执不下,遂使它成为整个谈判成败的关键。
农产品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虽然不少国家都补贴本国农业,但欧洲共同体和美国等的补贴额尤为突出。比如,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一九九○年澳大利亚纳税人为每公顷农田补贴三美元,美国补助一百零二美元,而欧共体补贴七百七十三美元。这样,欧共体与美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便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农业的生产成本较低,本来可以不必耗费巨资补贴农产品价格(据关贸总协定的报告,一九九○年美国农业补贴高达三百六十亿美元)。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为双赤字所累,因此,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积极主张大幅度削减乃至取消农产品补贴。这一主张得到凯恩斯集团成员国即阿根廷、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中小农产品出口国的支持。然而,欧共体国家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取消农业补贴即意味着数百万欧洲农民陷入困境,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也将受到威胁。因此,它不轻易让步。到目前为止,美欧双方在这一问题的谈判立场仍未见有明显接近的迹象。
“乌拉圭回合”最后的一揽子协议签字采取所谓“整体承诺”的方式,即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全不接受。一年多来,谈判各方已就劳务贸易、知识产权等议题相继达成妥协,占整个谈判议题的百分之八十五。这些妥协之所以达成,恰恰建立在对农产品问题的期待性解决上。如果在这里搁浅,整个“乌拉圭回合”谈判势必功亏一篑。
“乌拉圭回合”的最终命运如何?众说不一。悲观者认为,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已是大势所趋,欧洲、美洲、亚太三大经济区业已形成鼎足之势。区域性集团利益有可能演变为贸易保护主义。当前世界经济景气脆弱,谈判如果失败无疑将是雪上加霜,使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关贸总协定的多边贸易体制也将面临危机。乐观者认为,“乌拉圭回合”参加国之众,议题之多,耗时之久,在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史上均属空前,其意义又关乎整个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全球贸易格局,因此与会国代表都有“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强烈意识,谁都不愿承担谈判失败的责任。目前,虽然法国等欧共体成员国认为农产品条文“不能接受”,但欧共体部长理事会并没有拒绝邓克尔的一揽子协议文本。这说明“乌拉圭回合”仍然有取得最后成功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各方求同存异,得失互补,在最后时刻达成妥协,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