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8
第5版(理论)
专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雷云
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只有从解放生产力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中央提出要加快改革步伐的重大意义。
任何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这一客观规律的作用。革命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变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我国的民主革命,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解放中国的生产力。这一点容易理解。那么,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即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以后,是不是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一点具体的分析。
社会主义在发展中要经历一个生产力从不发达到发达的长过程,与这个历史过程相适应,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必须经历一个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完善到完善的长过程。应当肯定,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总体上是适应的,否则根本无法解释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何以有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但二者又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原有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上,如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及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等。
大家知道,全国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是在建国初期和“一五”期间建立起来的。当时面临着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统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繁重任务,建立这样的体制是必要的和难免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而且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步骤上也坚持了从中国实际出发,有很大的创造。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发展的规模愈来愈大,原来为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已不再适应新的形势,经济体制中某些方面统得过死的弊端已逐渐显露出来,再加上后来因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把搞活企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种种措施当成“资本主义”,结果使这些弊端不仅未能克服,反而日益突出。其间虽然多次实行权力下放,但都限于调整中央与地方、条条与块块的管理权限,没有触及赋予企业自主权这个要害问题,所以也就不能跳出原有的框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当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体现,也是上层建筑在经济方面的反映。原有经济体制上形成的僵化模式及其弊端,妨碍甚至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就在客观上必然要提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如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即进行改革的问题。我们改革经济体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特别是克服原有经济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内容极其广泛、影响十分深刻的一场革命。不进行这场革命,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要在改革中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在改革中前进。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伟大意义,即在于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这突出地表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起步。由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变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全面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逐步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与农户承包经营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发挥,从而大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在短短几年内使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又推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几年来,我们在这一改革中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所有这些改革还都是初步的,只有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就农村来说,需要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与此同时,应大力推行农产品价格和流通体制的改革,因为当前农产品流通不畅、价格不顺的现象仍严重存在,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就会挫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城市,深化改革的任务更为繁重艰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关键是转变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是在历史上形成的,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盘根错节,要革除它们,决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看来,这些弊端有的已有所克服,有的开始触动,有的则依然如故,继续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必须大力进行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