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科威特回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29
第7版(国际)
专栏:海外记事征文

科威特回眸
沈惠泉
阅报得知科威特正在进行战后重建,不禁使我回忆起在科威特工作期间接触到一些人和事。虽是点滴见闻,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科威特是个小国,社会秩序良好,交通运输井然有序。小汽车是这个国家的主要交通工具,几乎每家必备,有些家庭还人各一辆。站在街上,可以看到许多世界名牌汽车,尤其是晚上,无数条由车灯组成的彩龙连绵不断,颇为壮观。令人惊奇的是,马路上没有一个指挥交通的警察,而所有车辆都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没有闯红灯的。经过了解才知道,科威特总的交通管理是由电脑集中控制的,偶有犯规的,控制中心按荧光屏显示的车号,给车主发去处罚通知。久而久之,人们相沿成习,就不会有意去违反交通规章了。
车辆的停放在城市交通中是一大难题。在科威特,除了停车场外,还规定有些地区也可以停车。在允许停车的马路边,设有自动交费箱。司机在停下车后第一件事就往箱内交停车费,然后去办事。由于汽车多,没有车库的或车多车库存不下的,就把汽车停在门外;有些长期不用的车还罩上各种颜色的车套。一些人乘飞机出国时,把汽车停在机场存车场上,回来时下了飞机自己开车回家,很是方便。尽管汽车随处放,没有听到过有窃车事件。
在科威特未经主人允许,来客不会随便进入主人家里。无论大门开着还是关着,来人总是先按电铃再通话,如电话没人接或没人出来迎,即使门开着,有急事要办,也只能坐在车内等候而不贸然入内。
晚上在市区,经常可看到大厦墙脚边有一个个大包裹,开始我们以为是垃圾袋,但对它体积之大感到奇怪。后来才知道这是摆地摊的小贩在收摊时把未售完的货物用大布捆好留下的,第二天打开再卖,也没有发现小偷来光顾。
在一些小商品市场,店主中午出去吃饭时也不关门,只是用一块一米左右长的布把入口处挡一下,表示店主不在,顾客就不去光顾了。
在科威特,商店售货员都很热情、主动、耐心,不厌其烦地向顾客介绍商品,“百拿不烦”,即使买卖不成,也仍是笑脸相送。我们的一位同志一次去买东西,正好门市上缺货,店主就请他一个人在店里等着,自己开了汽车去仓库取货。等到货拿来了,在付款时,我们的同志才发现连放现金的抽屉都未锁上。
我第一次去菜场买菜时,还闹了一个小笑话。当时翻译不在,我不懂阿拉伯语,看货主伸出一个手指头咕噜咕噜说了些阿语,就付了一个科威特第纳尔买了一捆菜。当我走出数十米后,货主从人群中挤着撵了上来,手里拿了几张纸币,指指点点用阿语和我说话。我以为他说我未付钱,就用英语向他解释已付过钱了,偏偏此人又不懂英语,于是我俩不断重复说彼此听不懂的话,还是后来一位既懂英语又说阿语的菜贩帮我们解决了问题。原来那捆菜卖价是一夸脱,即四分之一第纳尔,他是来找还我三夸脱的。在异国他乡见到这种良好的商业道德,真使我感慨不已。
科威特人民待人诚挚友好,乐于助人。
当我们的汽车在行驶中途停下时,常有后面开来的汽车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没有油了,他会毫不犹豫把自己油箱中的汽油给你加上;如果车子坏了,他就帮你修理。有一次我们两个年轻人去一单位办事,回来时车子发动不起来,几个当地的年轻人就来帮助修理,怎么弄也修不好时,其中一个就把自己的汽车开出来把我们的同志送了回来。我们在外出迷路向人询问时,对方不是代打电话询问,就是耐心详细指点方向,甚至开了车在前带路。
以上点滴见闻,可以看出科威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意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这也许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