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还有中国的乐凯”——化工部第一胶片厂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产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8
第1版(要闻)
专栏:奋进中的国营大中型企业

“还有中国的乐凯”
——化工部第一胶片厂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产品
本报记者张雅心
在彩色胶卷伴随着傻瓜相机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中国这个偌大的市场上,彩色胶卷的年消费量是4000多万卷,其中1/3是化工部第一胶片厂产的乐凯胶卷。
“要使世界上的人们都知道感光材料有美国的柯达、日本的富士,还有中国的乐凯。”原第一胶片厂厂长、现任“乐凯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兆初的这句话,表达了全厂4900多名职工共同的追求。
先摆几个数字
第一胶片厂坐落于华北平原的保定市,西邻巍巍太行山,东靠白洋淀。该厂从1965年建成投产到1991年底,共生产各类胶片32.78亿米,各类磁带31.13亿米,累计产值29.98亿元,创税利总额9.4亿多元,相当建厂时投资的4倍。目前,承担国内60%的电影胶片、80%的彩色胶卷、90%航空摄影胶片的生产任务,已成为我国胶片生产品种、产量、产值、利税、创汇、出口最多的综合性感光材料基地。近年来,在国内感光材料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经济效益连续6年保持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去年完成产值3.5亿元,实现利税5812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9%和8.4%。
该厂自投产以来,迄今已生产彩色胶卷、电影正负片、航摄、遥感、印刷、微缩、CT片、X光片、计算机磁带和软磁盘、高档盒式录音带、录像带等6大类76种各类胶片和磁带。其中有15个新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7项先后获省、部、国家级优质产品奖和国优银质奖、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其中乐凯彩卷、相纸双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质量求生存,靠管理创效益。质优价廉,是这个厂获得国内用户信誉的“法宝”。据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所的社会调查表明,有71%的人愿意使用乐凯牌彩色胶卷。该厂生产的人造卫星遥感胶片达到世界水平,被称为“国宝”。199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给该厂写信报喜:用一胶生产的红外线彩色胶片找到三个大金矿。1990年10月在德国科隆举办的“国际照相、电影器材展览会”上先后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客商表示愿意购买或引进中国彩卷、纸、电影正负片和技术设备等。自1985年开始已向美、英、德、罗马尼亚、摩洛哥、香港等欧、亚、非、美四大洲的3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彩色胶卷和电影正负片。“乐凯走向世界”正在成为现实。
科技进步是腾飞之翼
“能制造自己的胶片,犹如能制造火箭”。当年,第一胶片厂破土兴建时,郭沫若挥毫题词。现在,这句话已成了新职工进厂第一课必讲的内容。
胶片生产涉及声、光、电、磁以及化学、物理、电子、机械等方面,属综合性、多学科、技术垄断性强的精细化工产品。无论原材料、工艺装备、工艺配方均有严格的要求。它的生产和销售历来为极少数发达国家的几个大公司垄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感光材料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从立志填补空白到正在走向世界,不能不说是我国民族感光材料工业的一次腾飞。在这背后,有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和严密的组织实施,有科技人员的呕心沥血,有广大职工的汗水和智慧,有四面八方的支援……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攻科技难关,求产品质量。在商品竞争的大潮中,我们的民族感光材料要占一席之地,关键是要在科技竞争中攻关夺隘,迎头赶上。
进入20世纪80年代,陈兆初和他的胶片厂从来没感到如此大的压力,他们越来越意识到,靠陈旧的设备,是无法在产品质量和产量上与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洋货较量的。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成为紧迫的课题。
是靠花国家巨额外汇引进成套设备,还是只引进关键设备,把引进和开发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有关部门和权威人士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不一。陈兆初他们是这样选择的:全套引进是缩短了差距,又不担风险。可是潜伏着危机:只能引进淘汰的配方和过时的工艺装备,原材料不能立足国内,受制于人,外汇也难以平衡,企业将长期背上沉重的包袱……而自己配套、自己设计安装风险太大了。假若国内的设备和引进的关键设备不能很好的匹配;如果自己开发的工艺技术与引进的先进设备不能很好的适应;如果设备安装后不能很好的投产,都会给厂子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这真好比是走钢丝。
第一胶片厂准备走这条钢丝:“主要设备不先进不买,安装技术不买,凡是以我为主能达到先进水平的不买。”
在与外商谈判买涂布机的关键设备时,陈兆初迎着对方惊讶的目光,提出自己安装,并大大压缩安装周期。对方连连摇头:我提醒厂长先生,在技术条件方面中国不如苏联,苏联在我方专家指导下,同样的项目还需6个月安装完,两年才开车,而你们只要4个月……这项工程,实际进度是三个半月,而且准确无误,全部符合安装精度要求。
不断地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彩色胶卷的攻坚战是在争分夺秒中进行的。参加攻关的200多位科技人员,日夜奋战,连续三年几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课题组长、高级工程师邹竞,放弃出国深造机会、放弃疗养,全身心地扑在攻关上。像她这样的科技人员有一大批,他们知道高新产品决定着工厂的命运。经过上下努力,在原有的乐凯Ⅱ型彩卷的基础上,又开发新一代BR100彩卷,其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系列产品,更高层的BR400彩卷已研制成功;乐凯彩色反转片也已问世;黑白胶卷推出了高速片;电影胶片高温快显油彩正片通过化工部鉴定已批量生产,结束了这个品种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理想在共同奋斗中实现
“乐凯走向世界”是这个厂的奋斗目标。“团结、奋进、拚搏、奉献”是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发扬的企业精神。27年来,广大职工不仅建造了这个工厂,又亲眼看着它的发展壮大,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厂里有着荣誉感和使命感,这种感情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胶片生产是精细化工之精细产品,从原料到胶片成品要396种成品原料经过400多道工序,在胶片相当于一根发丝1/20的厚度上涂有12层乳剂层和辅助层,为提高胶片感光度和宽容度,在感红、绿、蓝三个乳剂层中还必须分高感和低感两层,在所有层之间不能有任何微量的干扰和混通、厚薄必须控制均匀。而最薄的一层的厚度只相当一根发丝的1/100。每一个细小的因素、哪怕点点灰尘或微小绒毛都会造成几千米的废片。生产、科研、原料加工,每一个环节要求所有的工人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工作,靠全体职工高度的责任感把住所有关口,胶片生产是全厂通力合作的结晶。
对引进涂布机的安装、配套、调试是对全厂工作的总考核,爱厂、爱国精神的大检阅。这要在短时间内、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集中全厂近千人进行科研、土建、安装、采购、提供后勤保障等,所有工作同步进行。在25个月里一座占地4452平方米,建筑面积8063平方米的厂房建起来了。在这项重大战役中,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机械安装队长陈天龙,只有中专文化程度,凭着毅力和责任感,仅用三个月下班后的夜里,抱着一本字典,翻译出7万字的日文安装指南,在设备到达前对所有安装工人进行了培训。为了加快速度采取了交叉施工的办法,边土建,边安装,200多个日日夜夜,所有工人每天都加班到深夜,连大年初一也未停工,为节省时间,只好在摄氏零下10多度的工地上吃个凉包子,喝碗热开水再继续干。就这样在105天里,安装设备2965台、套、件,工业管道1405米,电缆总长度2500米,接近中心控制室有300米长电缆上下、左右中间拐几百个弯,还必须把不同的电缆分别装在一个大槽里的三个不同类型的小槽内,有672条线中间有多条芯线,最粗的一根里有28条芯线,总接头13000多根一根也不能接错。完工后,日本专家从149004个数据中抽测7400个安装记录,1000多个仪表接线点,无一差错,经检全部工程均已达到日方原设计要求,仅这一项为国家节省几十万美元的安装费。在安装紧张阶段,有些地方刮起了分钱风,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却没有跟着刮分钱风,而是投入到无私奉献的大潮中,因为他们明白:我们是工厂的主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