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数百亿元物流损失不可小视——多方努力减少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损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8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数百亿元物流损失不可小视
——多方努力减少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损失
李俊
我国商品在包装、装卸、搬运、输送、保管及信息处理诸物流环节中,由于多种原因,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之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包装 据1986年全国第二次包装大检查统计,我国的平板玻璃运输常年采取木箱包装,破损率高达8—10%,每年破损玻璃达100多万箱,相当于一个大型玻璃厂一年的产量。水果、鲜肉、酒、糖每年因包装破损达10亿元的损失;外贸出口商品包装破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之多。这次全国包装大检查统计,因包装破损的直接经济损失总额达140亿元。
运输 据有关部门1990年的统计,我国原木、锯材在水陆联运中因野蛮装卸,装运次数多,每年的残损率占5—13%,每年水陆联运最高达10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约7亿元,仅此一项相当于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于车辆破损及管理不善损耗的煤炭,每年达2000万吨,等于一个开滦煤矿全年产量付之东流,直接经济损失6亿元。
仓储 据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系统的统计,该系统每年露天储存207万吨钢材,按露天比库房储存一年锈蚀损失多1%计算,一年就锈掉2.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
至1991年8月底的统计,全国露天存放的粮食已达350亿公斤,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产后处理利用过程容许有5%的损失率,专家估计,我国露天存粮损失在15%左右。
仓库老化、库容利用率低。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系统现有的190万平方米仓库、料棚,有20万平方米是60年代建在三线地区的,很难充分利用,而沿海地区的库房大都是解放初期建的。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商业、供销社通用仓库建筑面积为1.4亿平方米,但其中解放前和60年代以前修建的占55%,属超期“服役”,这些库房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危房。
我国现有的粮仓中,有500多亿公斤容量是70年代以前建的仓库,甚至还有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土木结构仓库。现代钢结构仓库的仓容只有20多亿公斤,仅占总量的1.5%。
储运设备“带病”作业。一些仓库尚未摆脱人拉肩扛的作业方式。
公路质量差、铁路运量严重不足。我国现有汽车的经济时速一般在50公里以上,但因公路质量差,实际行车时速只有30公里左右,经济时效损失达2/5以上。目前,铁路运量全国平均只能满足发货需要量的70%左右,而发往上海、广州方向的铁路运量仅能满足30%左右。
我国目前集装化运输只占可集装货物的10%,我国发展散装水泥起步于1965年,但目前散装率仍在10%左右徘徊,水泥包装压力大。
国家在物流方面长期缺乏发展战略;物流改进工作政策不配套;宏观管理失控,是我国商品在流通环节中造成巨额损失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活动中,重视生产环节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轻视流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国家尚未制定出物流全面发展战略。主要以流通组成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1987年为25.6%,仅高于乌干达,居世界倒数第二位,相当于同等收入国家的50%左右。
对物流,国家也曾提出过一些改进意见,并付出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政策很不配套。如推广散装水泥,1989年国家下放统配水泥包装费管理权以后,各地方相继重新核定了包装费,一般都比实际纸袋费高出10—20元,这就促使一些水泥厂多发袋装水泥,借以增加企业收入。以上这些政策做法,在客观上起到了鼓励袋装、限制散装的作用。
1987年国家计委、经委、体改委和国务院口岸办储运专业调查组对东北三省的调查说明,储运企业的利润仅占整个流通企业利润的4%,而国际上通常为40—50%。目前许多国家商品的周转、储运等的全部流通费用,要占商品总价值的50%以上。
仓库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原因在于宏观管理失控,国家没有统一的储运管理部门,缺乏行业规划。
要解决我国商品在流通环节中造成的巨额损失,必须重视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从包装、装卸、运输、保管等诸环节进行多方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