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林祥瑞的“人字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0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当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征文

林祥瑞的“人字经”
刘长明 高振
近年来,全国针纺织品在流通领域首当其冲地遇到大面积滑坡、亏损的问题。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临沂纺织品站却一枝独秀:连续3年商品销售过2亿,实现利税超千万,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前茅。其中的奥妙何在?
“以人为本,成事在人”,这个站的党委书记林祥瑞道出了他的“人字经”:“市场看似路到尽头,而人是活的,看你怎样挖采施放人的潜能,靠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辟新的路。”
林祥瑞认为,只重物质刺激的管理手段,企业只能在顺境中生存,不是长久之计。他深感党委书记担子的分量,决心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为搞活经营鸣锣开道。他把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自身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就是人,时时刻刻要把握好以人为第一要素的管理。管人要管好,必须严字当先。这本身也蕴涵着思想政治工作。有个业务员的家属、孩子在外地农村,他借出差之机,回家住了三天,回站报销差旅费露了馅,林祥瑞当即处理:对该业务员记三天旷工,扣发半月奖金,在职工大会上书面检查。一次,一个批发科的几位科长借招待客户大吃大喝,超了标准,以党委的名义作出决定:招待费由科长承担,并扣发当月奖金,在干部大会上做检讨。有人觉得林书记管人的手硬了点,处理得狠了点,他说搞企业不是“水泊梁山结兄弟”,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就要照章办事。管得在理,能使人警觉,给人启迪和激励。不管不问,放任自流,那才是一害个人,二害企业。“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好。其实,林祥瑞有一付热心肠、“菩萨心”,就看用在什么地方。还是前面说的那位业务员,几天后他找到林书记感激的不知说啥好,原来,经站党委研究为他的家属在站上安排了工作,结束了他俩“牛郎织女”的生活。这位业务员给林书记留下一句话:“今后看我的吧。”
林祥瑞的身上时常装着一个本,这不是会议记录本,而是一本职工问题记录本,里面记载着职工反映的一些工作问题和职工的思想问题等。解决一个,他划去一条,暂时解决不了的,他也向职工说清楚。几年来,他为职工办了多少实事,解除了多少烦恼,他自己也说不清,但职工们都知道林书记有一本专为群众办事的小本本。他说:职工们最辛苦,要为职工办的事太多了,如职工的住房仍太紧张,子女上学、就业等,许多牵肠挂肚的事,都要我们努力去办。
同林祥瑞在一起,觉得他待人诚恳,为人实在。平时,职工有什么想法,都愿找他诉说。在一次调资时,一名职工因没调上级找到他大发牢骚。林祥瑞没有回避,没有往调资小组推,也没有以“名额有限”等搪塞,而是让他坐下,对他说:“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我把你与晋上级的同志比较一下吧。”他耐心地从工作态度到工作实绩、从个人获得的荣誉到群众的票数等实实在在地都端出来。不比不清楚,一比使这位职工心服口服,消了火气。随后,林祥瑞又指出他的长处和努力的方向,解开了他的思想疙瘩。
在这个站,货物需要装卸、仓库需要整理,不用领导安排,职工们便自觉把这些活干完,业务旺季繁忙时,职工们都主动加班加点。动力何来?职工们说:“站领导都这么干,我们还有啥说的”。林祥瑞为首的党委“一班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了,从而带来了职工对他们的敬仰、信任。
“正己而后可以正业,自治而后可以治人”。林祥瑞常常以此告诫自己。他认为,作为教育人的人,首先自己要正,要为人师表,其后,才能去教育别人,别人听了才信服。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都高标准,严要求。去年,他的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临走时,正巧站上也有到北京购货的车,车队的同志劝他让孩子搭个便车,林书记扔下一句“我不能破了站上的规定”,硬是让孩子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他常告诫家人,公家的便宜一点也不能沾,沾上了,就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群众的信任。
熟悉林祥瑞的人都知道,在工作上他是个“拚命三郎”。企业要发展,经营要搞活,经党委研究,筹建了一座12层、两万平方米的山东省最大的综合零售商场——鲁南商业大厦。在筹备大厦开业的日子里,他的颈椎病压迫脑部,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目眩,阵阵作痛,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他说什么也不肯,坚持白天忙在站上,晚上忙在大厦现场指挥。
身正扬帆,林祥瑞用自己的身教言传念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字经”——终于获得了精神、物质两笔财富。靠着这两笔财富把一个原来的小型企业建设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4000多万元、6个专业批发公司、19个专业批发科、2个大型综合商场和4个中外合资工厂的集团式企业。在他们企业的门额上,高高悬挂着部级、省级、地级双文明建设先进企业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的牌子;林祥瑞本人也分别被省委、省总工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富民兴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