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回忆晓村 学习晓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05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回忆晓村 学习晓村
孙起孟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领导人孙晓村同志与世长辞快一年了。40余年与他并肩战斗的往事不时涌上我的心头。一闭上眼睛,就映现出晓村那和蔼可亲的风度,仿佛我们还在促膝谈心,商讨工作。但睁开眼,这一切只能成为我十分眷恋而又深感痛心的回忆。痛定思痛,我谨以对晓村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的缅怀,寄托我和民建同仁的哀思和敬意。
晓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事业长期一贯的坚定与忠诚。1949年,他带着参加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创立新中国的极大喜悦,加入了民建,旋即参与领导工作。无论在新中国的哪个历史时期,无论遇到任何曲折,他总是团结和带动民建同志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说过:“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这个胜利的取得,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同时也是和我国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工商界人士的努力工作、积极配合分不开的。为了争取这个胜利,晓村不知耗去多少心血和精力,以他与工商界的历史关系,以他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宣传说服工作,帮助许多工商业者比较顺利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有些朋友追忆说,当时心里有些死扣老解不开,都乐意找晓村讨教解扣,经过他的以心换心的恳谈,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从而提高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积极性。民建对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应当说是作出了贡献的,其中有晓村的值得后人铭记的功绩。他在生前当有人赞扬他的这些工作成就时,他总是毫不含糊地表明,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只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示,而且努力从执行中不断加深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信念。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上,由于晓村和其他民建同志的共同努力,民建中央的认识和实践都有了深化和发展。
1979年,在50年代“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口号基础上,民建中央提出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1983年,在中共十二大提出的总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民建中央总结出“把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基本经验;1988年,民建中央又以中共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提出了“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政党职能,为贯彻现阶段的基本路线而团结奋斗”的政治纲领。这些口号和提法有改变、有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定立场则是始终不渝的。这里,也有晓村作为民建领导人之一的重要贡献。
总之,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在这漫长的道路上,晓村总是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的这种政治立场和态度,经受严峻考验,老而弥笃。直到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党的事业和统战工作。在我国,考察一个人的政治品质,是否坚持党的领导是大节。在这一大节上,晓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晓村十分重视团结,把团结同志作为领导者的必尽职责,而且他想到做到,非常善于团结人。1986年,晓村在《民讯》(民建中央内部刊物)上发表了在民建中引起普遍重视的《一封原来不想公开发表的信》。他在信中语重心长地讲了四点意见。第一、“要顾大局。”他认为,想想过去的苦难,看看神州大地到处欣欣向荣的现实,望望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前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大局出把力?还有什么理由不顾大局而为自己争这样、争那样?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团结起来,为四化服务?”第二、“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别人。”他认为,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优点一般人往往能做到,可贵的是知道自己的缺点。对待别人,不能只看他的缺点,更不可抓住别人的某一缺点而否定一切,“要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对别人的缺点也要严肃对待。并要掌握分寸,使同志觉得你的帮助是‘良药’,而不太‘苦口’,要尽可能避免片面性和绝对化。”第三、“要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他说:“我们相互共事,谁的意见对,就接受谁的意见。有时,有不同意见而且本人坚持,要允许保留,但执行时要按照集中起来的多数人意见来实行。”第四、“要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指出,从事领导工作的人有一定的权力。这个权是组织、人民给我们的,“要用来为大局、为改革、为四化服务,不能为个人谋私利。”他说的这些话多么恳切,多么中肯!我们应当铭记在心,见诸行动。
晓村同志非常虚心地对待来自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别人的批评意见,并且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几年来,民建中央机关每年进行年终总结讲评,基本方法是以领导干部主动作自我批评为先导,开展积极的相互批评,接受群众监督。考虑到晓村年事已高,又不在第一线,决定他不参加讲评工作。但是他事后总要调阅材料,认真了解群众意见,考虑自己的不足之处。他表示,接受群众监督,改进思想和作风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在第一线的固应如此,就是退居第二线的也不应置身局外,如同人要洗脸、照镜子,没有年纪大小之分。一位同志回忆说:机关里有人犯错误,晓村同志往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作自我检查。他常说,错误在干部身上,我们担任领导工作的也有责任,要从他们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否则他们的错误很难彻底改正,领导工作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晓村开展自我批评很自觉,很认真。他多次向民建中央的同志严肃认真地分析和检讨自己过去在“左”的路线影响下犯过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他在上述的一封公开信中检讨了自己的拖拉作风。他的工作态度是很勤奋的,但他自揭短处说,“一个文件送我批,有时一摆就是好几天……说到底,这不是一般的毛病,而是对工作的责任心不强。”他是善于团结人的,但他不放过自己的缺点。他说自己常犯另一个毛病,“那就是轻诺寡信。这缺点体现在我身上,常常是对别人好心好意,但效果不好,反而影响团结。”晓村是个厚道人,但不是个弱者。他的勇于自我批评,正好表明他的坚强和不断前进。学习晓村,就要学习他的认真的自我批评精神。
晓村克己奉公,顾全大局。他襟怀广阔,光明磊落,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得失。为了推进民建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合作交替,早在1984年,他就主动提出辞去民建中央执行局主任职务,积极推荐和帮助比自己年轻的同志走上这一重要的领导岗位。1988年,民建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前夕,民建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拟继续提名晓村为副主席候选人。但他表示,自己年逾八旬,是民建的老同志,在新老合作交替中,应当起表率作用,坚决请求不再提名担任副主席职务。民建五大对他的这种高风亮节表示钦敬,同时推选他担任民建中央咨议委员会主任。
晓村在生活上从来不提个人要求,自俭自律,以奢侈为耻,以朴素为荣。到他家里采访的记者有人谈及,他这样的“高干”,就住在机关干部普通宿舍里,房间里竟然连一张沙发都没有,只有几把软的扶手椅。在寻常百姓家,彩电早已普及,而他家中却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有关单位表示,可以优惠的价格为他供应彩电。他说,黑白的电视也蛮好,婉言谢绝了。有关部门要为他的住房配备成套家具,他也不答应。他有严重的哮喘病,北京没有适用药物,他就自费从上海购买,从不向有关的医院提出进药的要求,直到工作人员发现有此药,他才不再自己花钱买药。他的内衣大多都缀有补丁,还舍不得丢弃。这类举措,他视为理所当然。他真是取之于人者甚少,而给之于人者甚多啊!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晓村常常以明朝于谦的这首《石灰吟》诗来教育后辈并激励自己。他常与民建的老同志共勉,要保持自己的晚节。我还记得,当他看到有关机关日程安排上祝寿的活动一件又一件,就皱着眉头说,不得了,这不是浪费吗,怎么行?我们两人相约向民建中央执行局建议,一道作出了自愿不搞祝寿活动的决定。他还有感于报纸上刊载的滥发工作服的消息,在民建中央的委员学习会上大声疾呼:这种奢华之风不可长!我们国家还穷,要大力克服各个领域存在的浪费现象。他还希望老同志作为消费者,对工厂产品提意见和建议,为“质量、品种、效益年”尽自己一份力量。这是他生前在公众场合的最后一次发言,从中充分体现他为国为民的赤诚胸怀。
人们常用“不朽”的词语来寄托对故人的哀思,我以为用以作为对晓村一生的结语是不算过份的。问题在于后辈人要把他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学到手,并在实践中努力继承发扬,造福社会,服务人民。我认为,只有这样才真正是化悲痛为力量,才能告慰晓村的英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