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魏征故里谱盛史晋州新市绘华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08
第8版(副刊)
专栏:

魏征故里谱盛史晋州新市绘华章
中共河北省晋州市委书记 许书文 河北省晋州市市长 傅世武
河北省中部偏西冀中平原腹地,有一个土肥水美、物阜境优的新兴城市,这就是被人们赞誉为“冀中明珠”的晋州市。
在这块6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战斗着48万质朴善良、勤劳智慧的人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乘改革开放之天时,以衢通九州之方便,靠人聪政和之优势,用资源丰富之便利,辛勤劳作,奋力开拓,把这方宝藏蕴蓄的热土建设得美丽富饶、繁花似锦。整个晋州大地,农业丰足,工业发达,商贸兴盛,文化繁荣,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冀中平原上熠熠闪光。
晋州市原为晋县,1991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更名晋州市。从此,揭开了晋州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标志着晋州政治、经济、文化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预示着今后的晋州将以更加绚丽多姿的风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晋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时名鼓国,始建县于西汉,名“下曲阳”县。据《十三州志》云:“常山有上曲阳,故此加下。”之后朝代更迭,曾沿用曲阳、昔阳等名。元太祖十年由县上升为州,名晋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又改州为县,称晋县,迄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
晋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唐代名相魏征就诞生在这里,其雄才大略,铮铮铁骨,爱国善谏及至理明言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抗日战争时期,刘胡兰式的女英雄杨岭梅烈士、国民党爱国将领宋肯堂将军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都曾生息、战斗在这块土地上。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原东北军691团团长吕正操同志曾率部在晋州小樵镇改编组成人民自卫军,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敬爱的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杨得志、杨成武、罗瑞卿、耿飚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解放石家庄前后,到过晋州,晋州大地上流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晋州先后有6000多名青年参军,出动民工二万余名,参加了石家庄、保定、太原、平津等重大战役,600多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座落于市区的古朴庄严、松柏掩映的革命烈士陵园,至今铭刻着他们的丰功伟绩,慰藉着他们不朽的英灵,激励着后人。
晋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邮电发达。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东50公里处,北靠保定、北京,东通沿海天津和沧州地区。石德铁路东西穿越全境,国道岐(口)银(川)公路横穿境内,以市区为中心南有三条、北有四条油面公路纵贯全市,与周围各县市和市内乡村油面公路相连,形成铁路公路立体交叉、经纬如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报报路进入全国电报自动网,传真和程控电话与全国各大中城市联网直拨,市属20个乡镇均已实现电话自动拨号。电力充足,全市有22万伏电站、11万伏电站各一座,3.5千伏电站六座,供电总负荷50000千瓦。
晋州物华天宝,阡陌流金。这里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洪积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适中,光照充足,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和水果等,是全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果树种植品种和产量在全省独树一帜。晋州鸭梨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冀中梨乡”之称,据《晋州志》记载,“实大而圆,色呈金黄,皮有细点,秋日成熟,清香多汁,食之甘如蜜,脆如菱,可以解烦消渴,系果中佳品”。长期以来,以“天津鸭梨”、“河北鸭梨”之名畅销国内外。此外,独具特色的晋州平菇以“形似灵芝,色白若练,荤烹素炒,气味均鲜”等特点及营养价值丰富,远销日本、德国等国,享誉中外。
晋州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全市有耕地41037.6公顷,全部为潮土土壤类型轻壤质褐潮土土种,土质松软,沉积物厚,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市境南部藏有储量可观的地热资源,水温45℃—78℃,日出水量94—1919立方米,专家鉴定后认为,发展种植、养殖业大有可为。市境西南部还有着丰富的天然气——硫化氢,初步探明油气16层,厚度58.44米,可日产气40000立方米,产硫44吨,现封井待采,前景极为广阔。
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开拓精神的晋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稳定农业、发展工业、促进乡镇企业、活跃商业外贸”的发展方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快兴市富民步伐,使晋州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飞速发展。1991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16.5亿元,是1978年的7.8倍。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八十年代后,认真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因地制宜确定全市农业发展战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强化科技兴农意识,增加物化投入,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促进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先后被国家、部、省命名或定点为平原绿化先进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基地县和鸭梨生产基地县。
工业生产突飞猛进。晋州工业起步于1952年,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行业有机械、化工、纺织、服装、建材、造纸、食品等八大门类,主要产品有轴承、刃具、钢球、标准件、曲轴、电缆、化肥、农药、除草剂、瓦楞纸、服装、地毯、棉纱、棉布、工艺品等400多种。其中,有4种产品获部优,29种产品获省优。现全市拥有国营、集体、乡镇村办工业企业6996家。其中,市属、乡镇属工业企业141家,三资企业2家。
商业外贸繁荣活跃。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当地商业贸易的发展。市内有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网点2059个,从业人员达10778人。建有7个大型综合贸易商场,2个贸易中心和3个农工贸专业市场。座落于市中心的高标准封闭式农贸市场,面积达6800平方米,内部设施齐全,每逢集日,晋、冀、鲁、豫、京、津及相邻县市商贾云集,年成交额13000多万元,为河北省重要的布匹、服装集散地。全市还有22个农村集市和相当规模的梨果批发市场。近年晋州外贸经济长足发展,1991年对外贸易收购总值达1亿多元。目前,全市有出口生产企业9家,出口产品16大类45种,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科技教育成绩显著。晋州科技力量雄厚,全市有各类科研机构104个,专业科技人员6033人,1985年以来,获得省级和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多项。其中,市化工七厂研制的“草甘磷”除草剂,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我市同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协作正在全方位、多渠道进行,已与10多个国家和国内80多个省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经济实体进行了卓有成就的合作。晋州教育事业发达,教学成绩显著。1986年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1989年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必备办学条件达标县”。
市政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市委、市政府本着“发展城市建设,追求高度文明,改善生活氛围,优化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在狠抓软环境治理的同时,科学布局,统一规划,加强硬件工程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先后开发市内主要街道6条,开通外环线8.67公里,建成铁路立交桥2座、60米跨径大桥5座和一大批文化、生活辅助工程,使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今市内以电力大楼、水利大楼、商业大楼、供销大楼、宾馆大厦、晋州礼堂等为主体的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仿古一条街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点缀街头的小景新颖别致,使人留连忘返。市区茵茵绿地,路旁婀娜垂柳、成荫塔松一年四季倾吐着春的气息。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雅,集工作、生活、娱乐、休憩为一体的新兴城市巍峨屹立于冀中平原。
昔日,勤劳坚毅的晋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自己灿烂的历史。今朝,开拓创新的晋州人民更有能力和信心描绘新纪元。市委、市政府决心在“精诚团结,奋力开拓,创新务实,振兴晋州”的指导思想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化改革步伐,立足本地优势,强化内引外联,加快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步伐,尽快把晋州建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城市。
值此撤县建市之际,我们谨代表48万晋州人民衷心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晋州建设和为晋州建设做出贡献的前辈、领导、专家、学者、朋友和海内外各界友好人士,并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胆、有识、有志之士前来晋州参观考察,观光旅游,投资开发,创建实业。好客的晋州人民将为您提供优惠的政策、优厚的生活待遇、最佳的工作环境,以共创晋州之繁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