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汉城墙挡不住致富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9
第2版(经济)
专栏:

汉城墙挡不住致富路
傅选利 景险峰
在古城西安西北大约10公里处的未央区,有一座周长25公里的残垣土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汉长安城遗址。
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规定在考古发掘工程未完竣前,这里不允许搞任何基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当周围许多村庄通过兴办乡镇企业走上致富之路的时候,汉城墙内的村庄却由于保护文物的需要,不能破土建工厂,横向联合企业也引不进,以致粮食生产徘徊不前,农民收入难以提高。198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80元,比全区平均水平相差160元。
“天无绝人之路”。当地群众经过几年探索,让墙外开的花墙内红,终于趟出一条既有利于保护古文物遗址,又造福千家万户的致富之路。
“家庭工厂”
步入汉长安城这片神奇的土地,很难看到城墙外农村那样显眼的工厂。原来,这里的小企业都办在农户的院落和空闲房屋里,人们叫它“家庭工厂”。
近几年来,家庭工厂已星罗棋布在汉城墙内的所有村庄,目前总数达519个。明光宫遗址前的楼阁台村,先后办起以塑料彩印为主体的家庭工厂63个,全村400多名劳力投入工业生产,年总收入达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元。中官亭村村民曹文会牵头,利用村上集体的3间大瓦房建起渭水机械厂,生产的康明斯柴油发动机配套件耐腐蚀器,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累计为国家节约外汇20万美元。
“运输工厂”
每当天刚麻麻亮,只见一辆辆汽车和一台台拖拉机驶出汉城墙,专门从事运输营生。这就是他们引以自豪的“运输工厂”。
5年前,黄家庄村刚办起振兴运输装卸队时,这个村办企业仅有1辆汽车、十几名职工。如今“鸟枪换炮”,已拥有汽车12辆、职工上百人。队长黄青山兴奋地说:“我们这个运输装卸队,方向盘一握走南闯北,收入并不比建厂差。”去年,全队总收入超过50万元,职工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
引人注目的是,以拉运机砖、沙石、垃圾等为主的拖拉机运输业,生意也十分红火。这些从业人员,开的多是“夫妻车”、“兄弟车”、“父子车”。他们跑上一天,至少也能赚回四五十元。眼下,汉城墙内专门搞运输的劳力达2000多人。
“劳务工厂”
“能吃苦,会挣钱”,这是汉城墙内的农民给外边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他们有的联合搞建筑,干水电安装;有的杀猪宰牛,蹬三轮车;有的当“勺勺客”,做生意走遍四方。总之,哪里繁华,哪里能挣钱,他们就施尽浑身解数往哪里钻,往那里闯。据统计,在这块人多地少的古城墙内,先后有8100多名劳力投身“劳务工厂”,占农村总劳力的1/3。
六村堡乡有个由30多位农民组成的“信用水电安装队”,他们专在西安城里找活干。建队两年来,年年总收入不下70万元,职工的月薪大多在200元以上。铁锁村现有劳力289人,但“锁不住”劳力外出做工,仅从事民用建筑的劳力就有72人,去年每人挣回3000多元。
“菜篮子工厂”
北宫遗址前的北徐村,有个蛋鸡存栏2000只的养鸡场,每天向市场提供鲜蛋上百公斤。养鸡大户芦拴印凭这个鸡场,去年净赚2万多元。汉城东墙下的南五丰村,如今户户养鸡,蛋鸡、肉鸡存栏数超过3万只。讲武殿村是个奶牛专业村。在该村的带动下,周围十多个村子都有农户养奶牛。设在讲武殿村的收奶点,每天收购鲜奶3000多公斤,并涌现出一些年纯收入超过1万元的养奶牛专业户。
在汉城墙内,村村坚持种菜,还形成14个规模较大的蔬菜专业村。后所寨村110个,去年种菜一项就收入60万元。其中,专业户王应建实现了连续3年纯收入过万元。
无怪乎,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围着城市富得美,样样致富不离“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