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不要冷落工业题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09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不要冷落工业题材
王润胜
80年代,我国曾推出过《钟声》、《春兰秋菊》、《我在他们中间》、《在这块土地上》、《祸起萧墙》等工业题材的影片,尽管这些影片没有引起轰动效应,但它展示了当代工人阶级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建设事业火热沸腾生机勃勃的步伐。同时也丰富了影坛。
这几年,我国影坛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影片,但其中工业题材的影片却并不多见。相对而言,电视好一些,如再现石油工人艰苦创业历史的《铁人》,反映纺织女工生活的《女人们》等电视剧,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以前曾有一部反映安全生产的工业题材影片《老梅外传》,就深受群众好评。如今一些老工人依然对剧中的主人公惦记不忘。
电影冷落工业题材,其中因素很多。主要的原因还是有关方面重视不够。特别是我们的电影工作者缺少对工矿企业火热生活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因此,虽然也拍了几部工业题材的影片,其档次自然不高,未能赢得观众。
如果说电影冷落了工业题材,那么工业题材的电影也冷落了观众。正因为工业题材的电影缺乏创新,摆脱不了“车间文学”的框框,拘泥于“生产流水线”和“劳动过程”,无新意,千篇一律,让人看了是:工人不像工人,工厂不像工厂,缺少真实的工业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观众。于是,对工业题材的影片,观众不愿买票看,放映公司不愿购买拷贝,影剧院不愿放映,最后又反馈于电影制片厂不愿拍摄。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工业题材的电影受到冷落,电影对工业题材自然也要冷落。
“工业”圈中大有电影素材,主要还是“电影”对“工业”关心不够,缺少发现。有关部门和电影制片厂在制订和履行拍摄计划时,也应该考虑考虑工业题材影片的数量和质量,别冷落了改革开放中“工业”这个“大家族”。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发电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