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愿电影与群众贴得更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09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愿电影与群众贴得更近
王咏刚
新时期以来,我们的电影、电影界、电影市场曾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困惑、迷乱、失衡、错位,“票房第一”,“眩目为上”,“娱乐片”大潮与“文化寻根”片的两极反差,“个人情绪陶醉”与“非英雄化”等等纷至沓来,带来的结果是观众减少、“轰动”失却、演职员总体素质降低。群众对那种“历史片瞎想象,娱乐片胡乱干,主角儿油滑相”的现象提出了尖锐批评。于是,新时期电影在经历了一段曲折之后,它所关注的视野,又转向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转向对社会、对历史、对民族、对文化、对政治、对时代的强烈关注和全方位反映。从新时期电影发展史上看,这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回归,是新时期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从“迷惘”到“清晰”的过程之后,有了一个全新意义上的光耀的起点。
从《焦裕禄》、《周恩来》、《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大决战》、《过年》、《天边有一簇圣火》、《特区打工妹》等一系列优秀影片中,我们看到,热切关注广阔的现实生活,深刻地表现历史中的革命政治内容和社会生活底蕴,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回答和启发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已成为一种积极的创作精神和可喜势头而主导中国影坛。同时,各种题材、样式、风格的竞相争妍,将会扩大新时期电影的主题、意趣、画面、音响、表演等诸多方面的张力,使之在新的水平上充分发挥认识、娱乐、审美的“综合艺术”效应。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失却”之后的“再造”,不仅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观众的强烈愿望。但愿在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变革和发展中,我们的电影工作者、电影作品、电影市场都能与广大人民群众贴得更近些,但愿我们的电影评介版面,都能像“巨片年”一样拥有许许多多真情、厚实的文章。
(作者单位:云南日报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