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坚定明确的回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1
第2版(经济)
专栏:

坚定明确的回答
新华日报评论员
近十多年来,我国坚持的对外开放方针,到底姓什么?
回答是坚定、明确的——姓“社”不姓“资”。苏州市加快开放的千百个事实,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地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怕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社”姓“资”的问题。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有三条:一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二是看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三是看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到了这三个“有利于”,除了姓“社”难道还能姓什么别的吗?所有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归根到底,都必须用这三条来衡量,尤其是看其推动还是阻碍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
凡对此尚有疑虑的同志,不妨到苏州去实地走一走,看一看,作一番考察。在那里,无论在城市或农村,你都会强烈地感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蒸蒸日上,势头越来越好,不少国营大中型企业正在显示出旺盛的活力,昔日满腿泥巴的“老乡”正从田岸走向口岸,昨天偏僻的小镇,今天现代化建筑林立,气派不同凡响,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比过去多了,生活富裕了,他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他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无限光明的前景。加快开放,大量引进外资,更多地兴办三资企业,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泛滥,社会主义解体,相反,促进了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人民政权的巩固。那种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的论点是缺乏常识的,不能成立的。
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其他有用的东西,是为了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陷于教条主义,受“左”的影响,动不动就问人家姓“社”姓“资”,而要坚持实事求是。引进一项新技术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生产一个新产品,你说它姓什么?技术、方法、产品本身并无“姓氏”可言,只要它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带来利益,它就姓“社”,就可以大胆地为我所用。当今时代是开放的时代,禁锢和封闭就意味着落后。只有充分利用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不断增强我们的实力,加快前进的步伐,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优越性,从而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最终取得胜利。当然,在开放过程中,我们要警惕和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就不怕,就无所畏惧。
苏州取得的可喜成绩,固然与他们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客观环境有关,但最主要的是这个市从上到下,广大干部和群众没有陷于姓“资”姓“社”的争论之中,他们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抓住机遇,把发展外向型经济当作重大的战略转移,树立了大开放、快开放的意识,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昆山之路”、“杨舍速度”、“甪直效率”这样令人振奋的奇迹。如果说前几年我们对扩大开放还认识不清,担心姓“社”姓“资”的问题,允许看一看的话,那么,现在应该看清了。我们希望全省各地都像苏州那样,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加快开放的步伐,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跨跃式地奋进,为再振江苏雄风做出新的贡献。
(原载4月3日《新华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