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广东产鱼九连冠奥秘何在?价格经营全放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2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东产鱼九连冠奥秘何在?
价格经营全放开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黄扬略报道:广东省大胆改革渔业生产流通体制,全省渔业生产连续10年较快增长,总产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去年生产各种水产品219万吨,占了全国水产总量的1/6。
广东是我国渔业重点省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对全省鱼塘采取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生产者与生产成果直接结合的做法,实行“集体所有,农户投标有偿承包”的制度,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承包合同管理,使这种承包制从1979年一直保持至今。针对海洋渔业流动性大、投资大、风险大、作业独立性强等特点,他们开始搞船只联产承包,从1984年起,将原有船只、网具折价为船上渔民所有,以渔船为独立生产经营和核算分配单位,把生产资料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三者统一起来。
改革措施符合渔业生产力的水平和渔民的心愿,生产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全省淡水鱼产量,1979年以来,平均每年递增5万多吨。海洋渔区自1984年以来的5年间,渔民们就自筹6亿多元,贷款6亿多元,基本上对全省海上渔船进行了一次改造更新。去年海洋捕捞总产100多万吨,比1985年增长9成多,比1981年增长1.5倍以上。
广东在改革渔业生产体制的同时,即着手改革流通体制,积极培育市场。到了1985年,全省实行了淡水和海洋水产品一齐放开,水产品价格和经营渠道一齐放开,城市和农村渔业市场一齐放开的“全方位放开”。渔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促使民间的水产品保鲜、加工、销售等服务组织应运而生。各种鲜蹦活跳的、冷冻保鲜的、加工制作的水产品通过他们源源销往全国各地。各市县水产供销部门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也纷纷进行自身改革,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并跟渔民合作,兴办了一批储运、加工、渔需品供应等服务性经营实体。海洋渔区的渔民,则以股份公司、互助救济会等形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组成新的协作和联合,开展各种相互间服务。淡水养殖业比较集中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农村,养鱼专业户坐在家中,一个电话挂出去,种苗场可以马上按规格要求送来鱼苗,饲料厂可专车送来配合饲料,鱼大夫可随时上门诊治鱼病,捕鱼专业队可携带全套工具开到塘边,帮你打鱼甚至运销。这种在专业化生产基础上的新的联合,大大减轻了渔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在顺德、南海、东莞、中山等塘鱼主产区,鱼塘亩产500公斤,亩产值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