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喜忧参半话春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3
第2版(经济)
专栏:乡情实话

喜忧参半话春耕
编者按:今年的春耕生产形势如何?化肥等生产资料和资金是否充足?科技兴农的各项措施落实得怎样?农民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来自湖南攸县的信息令人喜忧参半。我国农业,前年是全面丰收,去年是抗灾夺得丰收,但作为基础仍然是脆弱的、不太稳定的。切不可因为大灾之年也能大丰收,就误认为农业“过关了”。除了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的不稳定外,流通不畅等问题对农业还起着很大制约作用。当前,不少地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下降,而且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效益越差,这势必影响农民的积极性。这一问题,应当引起上上下下的普遍重视。
“惊蛰”过后,农村春耕、春种生产已进入高潮。湖南省攸县农业部门调查组走访了10个乡镇,20个村,40个村民小组,对1000家农户开展了春耕生产抽样调查。总的印象是喜忧参半,农民寄希望于“跳跃”却同时面临着不少“困惑”;科技兴农还必须进一步完善措施,“增温加火”。
跳跃的势头
今年春节后,攸县县委、县政府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提出全县科技兴农总体规划,要求各地从科技兴农这一战略目标出发,搞好今年的春耕生产。
据千户调查统计,今年计划种植经济作物615亩,其中市场紧俏的“名优特”项目面积占62%,滞销低效作物只有12亩;发展水果为主的多年生经济作物35.4亩,其中“名优特”水果面积24.1亩;粮食种植面积相当一部分是“早杂”,还有200多亩高中档优质稻。农民再没几个人讲“开天辟地几千年,没有科学也种田”了。
农民都认为,现在这种单一的“粮猪型”(即主业种粮、副业养猪)结构急需调整。千户统计今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调减254亩,经济作物比上年增长40%。菜花坪乡菜花村根据当地实际,着手建立优质水果基地。该地池塘组19户,92亩水田,其中有13户调减粮地26亩,扩种以椪柑、甜橙等优质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其他各地也普遍开始重视农产品基地建设。
面临的困惑
不少村组干部和农民也讲述了他们在春耕生产中面临的困惑。
困惑之一:市场多变化,产品卖出难,结构调整从哪里入手?攸县前几年种烤烟、苎麻、席草,都由于市场原因吃了大亏,农民心有余悸。皇图岭是全县农产品产出量最大的镇:这次调查4村100户,其中有58户因近几年辣椒、西瓜、柑桔的“卖难”,不愿意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石羊塘、菜花坪两个乡调查102户,有50户要求和政府签订包销合同。从全县情况看,“种瓜怕瓜贱,养猪怕亏本”的担忧还相当普遍。
困惑之二:起点要求高,科技需求大,科技兴农从哪里启动?科技兴农正是大势所趋,各地都忙于造声势,订规划,但用农民的话说叫做“听得见上面打雷,看不见下面落雨”。千户调查表明,对农业技术“一户有个明白人”的只占41%,这其中80%以上是村组干部。而现在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尚未健全,几乎还没有延伸到组户,农业新技术无法进到千家万户。像今年的“早杂”生产,农民虽然感兴趣,但打算采用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只有20%,这样,一遇灾害性天气,“早杂”生产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困惑之三:粮食价格低,生资价格高,种田积极性从哪里来?目前粮食议价每50公斤只有28元,比去年降了6元。今年国家定购粮价有所上涨,而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幅度大得多。以肥料为例,计划内价格平均上涨31.7%,磷、钾、复合肥每50公斤分别提高3.5元、10元、18元。农民算了一笔账,按现行粮价算,今年亩产“过吨粮”,也不及上年750公斤的钱。因此“在家多产百斤粮,不如外出跑一趟”,农村部分户开始抛荒。一些外流户的责任田以每亩仅提150公斤稻谷转包,仍无人肯接包。
困惑之四:投入要增加,农民负担重,生产投入资金从哪里找回?调查表明,去年农民每亩田平均投入75元,产粮428.2公斤,负担各项税费22元,剩不下几个钱。农村劳力剩余,却有80%找不到致富门路,导致生产资金十分紧张。农行、信用社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耕时节,全县农民手持货币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0万元,加上今年的农贷与粮食预购定金尚未全部到位,农民手头拮据。据坪阳庙乡笔武村30户抽样统计,有17户没有春耕生产资金,倒欠了信用社一大批债务。
湖南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王晓梅 王茂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