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陈俊生在河北遵化调研时强调以“沙石峪精神”创新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3
第2版(经济)
专栏:

陈俊生在河北遵化调研时强调
以“沙石峪精神”创新业
据新华社石家庄4月11日电 (通讯员杨任邢)4月7日至9日,国务委员陈俊生到河北省唐山市所辖的遵化市,对山区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流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陈俊生在遵化期间,听取了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关于农业开发和农产品流通情况的汇报,到沙石峪村、牛家峪和晏家峪村的石灰岩开发现场及遵化国营种猪场现场考察,并就如何抓好农副产品流通问题,同有关方面进行了专题座谈。
在60年代闻名全国的“当代愚公”的故乡沙石峪村考察时,陈俊生高度评价了沙石峪干部群众多年来坚持“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愚公移山,改造自然,开发山区农业的“沙石峪精神”。他说,沙石峪开石挑土造田,从1亩到10亩,从10亩到100亩,已开发出800亩,现在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人均纯收入1212元。这种艰苦创业,从无中创造出有来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国共产党人的风格。这几年唐山山区开发成绩很突出,片麻岩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石灰岩开发坚持在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基础上,多种经营也得到发展,沙石峪又闯出了新路。这种精神应该在全国继续推广,广大农民摆脱贫困需要这种精神,全国人民奔小康需要这种精神,改革开放也需要这种精神。他勉励干部群众“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
在调查中,陈俊生特别关注畜牧业的情况。他指出,唐山地区乃至全国秸秆等饲料资源丰富,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发展潜力很大,有条件来一个大发展。养牛对节约粮食、改良土壤、改变人们的膳食结构大有好处。要像抓粮食生产、果品生产那样抓养殖,特别是养牛,全国养牛业要形成一个大产业,经过努力成为养牛大国。
调查中,陈俊生指出:县级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职能要向服务方面转变,要小政府,大服务。针对农副产品流通问题,他提出要树立大市场、大流通观念,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都要打开,要把农民推向市场。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陈俊生鼓励省、市、县各级领导思想要更解放一些,路子更宽一些,步子要更大一些,措施更扎实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