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市场——物资部部长柳随年谈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3
第2版(经济)
专栏:培育市场搞活流通

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市场
——物资部部长柳随年谈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吴志
日前,记者走访了物资部部长柳随年,请他谈谈进一步加快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
记者:说到改革,人们往往强调生产的改革,对流通改革重视不够。您如何看待流通改革在整个经济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柳随年:流通改革在经济改革中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是由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这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从经济发展趋势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空前发展,我们对流通作用应当比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流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对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某个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从改革的目标看,我们是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机制。这些年来我国改革经验表明,搞活微观,加强宏观,的确困难。但搞活流通,建立市场,难度更大。市场建立不起来,新的企业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无法建立。三是从我国改革的历史条件看,我国社会制度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商品经济发达程度十分低下的基础上的,因此经济改革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经济的商品化、货币化、市场化程度过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实行经济改革,更需要把流通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记者:流通改革不仅仅是哪一个流通部门的改革,应是物资、商业、外贸这个大流通的改革。
柳随年:是的。一些同志说流通改革,往往是指某一流通主管部门改革,而不是指包括三个流通部门在内的大流通改革。前几年,我就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须实行大市场、大流通。这就不仅要求打破地区封锁,还要求打破部门分割,首先是要打破物资、商业、外贸“三分天下”的格局。在这方面,我们三家都作了一些努力。如去年物资部与商业部、经贸部三家联合,在俄罗斯纳霍德卡市组建了中国实业开发投资公司,集内外贸为一体,既经营生产资料,又经营生活资料,不仅搞活了流通,而且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下一步,必须在打破“三分天下”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记者:搞大市场、大流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处理好物资、商业、外贸三家的关系,还需要处理好流通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必然会涉及每个部门自身的改革,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物资部门下一步的改革?
柳随年:经过这些年来的探索,物资流通改革的目标是清楚的,这就是发展国家指导下的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建立高效、通畅、可调控的物资流通体系。为实现这个目标,当前要按照中央有关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把改革推向深入。目前已经有了规划,并正在付诸实施的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缩小指令性物资分配计划,逐步使保重点生产建设的方式,从现在的用物保转变成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用钱保;二是转变物资企业内部机制,并进一步转变经营战略,走一条依托贸易,背靠金融,兴办实业,实行内外贸结合、技工贸结合,具有多种经营功能的产业发展的路子,以增强国营物资企业实力,发挥其主渠道作用;三是改革订货会制度,建立钢材、有色金属、木材、建材、煤炭、汽车、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等重要物资的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四是通过大力发展物资配送,扩大物资的定点定量供应,来降低物资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生产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记者: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改革,前三个计划、企业、市场改革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后一个配送的作用,还想请您多说几句,听说配送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是吗?
柳随年:我国流通环节社会化程度低,这是经济循环不畅、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估计,我国工业企业占用的流动资金有一半左右是在仓库里压着。近两年我们在全国20多个城市搞配送试点,取得了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在降低物资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方面,功效显著。我们打算将这项改革试点再推广到50个城市,搞好了,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加速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