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村口放电影 炕头读书刊武安加强文化宣传队伍和阵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村口放电影 炕头读书刊
武安加强文化宣传队伍和阵地
本报讯 农村商品经济在深入发展,如何使物质上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河北省武安市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引导与自发结合,建立一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队伍和文化宣传阵地。武安市考核挑选了4000多名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的同志分别担任了乡(镇)村的宣传员。各村还从实际出发,自发建立了2000多个文艺宣传队、道德评议会、妇女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科普协会和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并组织各乡村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恢复改造了街道的黑板报、宣传栏、墙壁标语。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乡村在宣传文化设施建设上,向着多功能、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地处西部山区的固镇村,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2800多平方米的农民文化楼,内设电影放映池、电视厅、展览室等。
作为农村宣传文化的载体,广播、电视、电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武安市建起了“三台”——有线广播电台、调频电台、电视台,在按时转播好上级台规定的节目外,努力办好适合武安特点的自办节目。全市43个乡镇都建有广播放大站,502个村都建有广播室,拥有高低音喇叭3230多只,入户小喇叭5.3万多只,使全市农民人人都能听到广播。全市建卫星地面接收站24个,电台差转台34个,覆盖全市村村寨寨。
这个市充分发挥邮电部门报刊发行和新华书店图书发行主渠道作用,积极为农村供应优秀精神食粮,全市不到4人就有一份报刊。
武安市还组织力量,生产具有自己特点和特色的精神产品。他们将全市各种类型的典型先后编写成《武安市创业人物传》、《风范谱》、《正气歌》、《山乡公仆——张树珍》、《红山脚下护旗人》、《武安科技致富一百例》等十多种书刊,印发全市农村。
(李海燕 郭海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