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赵柏林
地学部学部委员。大气科学家。1929年4月生。辽宁辽中人。1952年清华大学气象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教授。乘气球入云测量云中电荷,研究雨层云人工降水效率及冰雹成长机制,结果已在实践中应用;研制多频微波辐射计系列,建立大气遥感站、雷达微波辐射计测雨系统及遥感地物实验室,广泛应用于环境遥感,属国内首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立光学遥感气溶胶和NO2新方法,用于遥感东亚尘暴;建立低空大气遥感系统及反演方法用于海洋大气遥感,从事世界气候计划中云辐射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行海上观测,取得东亚海洋大气资料,受到国际重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8、1990年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及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游效曾
化学部学部委员。无机化学家。1934年1月生。江西吉安人。1955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1955年至1957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后留校。现任该校教授,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成键和性质方面的基础研究,已出版专著4部,论文约160篇。其主要贡献为:发展了几种新型反应,合成了上百种新型化合物,确定了一些有意义的分子和晶体结构;充分运用近代谱学实验方法确定了一系列无机化合物的基本物理化学参数,探讨了它们微观结构和性质的关联及规律;结合实际体系,首次提出了配合物的NMR化学位移计算方案,改进了配体场计算程序,从成键理论出发,对无机化学一些前沿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规律。他的研究工作处于国内外先进行列,多次获国内外嘉奖。
赵其国
地学部学部委员。土壤地壤地理学家。1930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1953年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该所研究员、所长。在我国红壤的发生、分类、分布以及改良利用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系统地在理论上予以阐明。他在红壤方面的研究成就,也体现在赴古巴近6年的土壤研究工作中。他在1973—1980年间领导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荒地资源考察,查出了约3000万亩荒地,现已陆续开发利用。近年来他领导了黄淮海地区低产地的综合治理开发工作,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