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薄利多销的“零售帝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3
第7版(国际)
专栏:他山之石

薄利多销的“零售帝国”
本报记者 张亮
打开近日美国几家大报,萨姆·沃尔顿因患骨癌而去世的消息赫然在目。读者不禁要问:他是什么人物?
萨姆·沃尔顿是美国第一大连锁店沃尔—马特商店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美国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该公司下设一千七百三十五家连锁店,遍及美国四十二个州,拥有雇员三十八万人,一九九一年销售额高达四百四十亿美元。沃尔顿一家掌握着该公司百分之三十八的股票,价值二百三十亿美元。
然而,沃尔顿的这个“零售帝国”几乎是白手起家的。一九一八年三月二十九日,沃尔顿出生在阿肯色州的一个小镇。幼年时,他干过挤奶工,也当过报童。二十二岁那年,沃尔顿毕业于密苏里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以后沃尔顿和他的哥哥合开了一个小零售店。在此基础上,沃尔顿的首家“沃尔—马特折扣城市商店”在一九六二年开张营业。由于经营有方,他的连锁店迅速扩展。最近一两年美国经济衰退,不少商店亏损严重,甚至破产倒闭,而“沃尔—马特”却一枝独秀,生意兴隆。一九九一年它净盈利十六亿美元,比一九九○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四点八,并且取代希尔斯公司,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连锁店。
沃尔—马特是大众化的综合性商店,各种商品一应俱全。无论到哪个分店,顾客都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所要买的东西,因为所有分店的建筑结构和货架布局都是统一模式。
在三十年内,沃尔—马特从一家不起眼的小杂货店扩展成为赫赫有名的“零售帝国”,其秘诀何在?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薄利多销,经营有方”。
一、低价促销。沃尔—马特属于“折扣”商店。美国大多数商店减价拍卖是季节性的,每逢减价时各种广告便满天飞。但是,沃尔—马特的口号则是“常年低价”,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它对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由于顾客心里有数,沃尔—马特很少做减价广告宣传,因而节省了大笔广告费。
二、行政从简。沃尔—马特公司总部不摆阔气,办公地“窄小昏暗,而又简陋”,这与美国其他大公司形成鲜明对照。沃尔顿认为,高层管理人员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商店,而不能整天泡在办公室里。沃尔顿本人每年也走访几百家商店,亲自征求顾客和雇员的意见和建议。出差时,他享受的也是同等待遇,有时干脆住在商店经理的家里。平时,沃尔顿不开名牌车,不穿高档服装,住宅也很普通。据报道,沃尔—马特公司每年的各种行政开支仅占其销售总额的百分之十五,而其它同类商店则占百分之二十以上。
三、奖惩分明。沃尔—马特公司非常强调发挥每个雇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处处为公司着想。例如,如果一家分店的偷窃和库存耗损不超过其销售额的百分之二,该分店所有职工都可领取额外奖金。若某一雇员有突出贡献,就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奖学金。沃尔—马特公司还鼓励职工购买本公司股票,使他们能分享公司的部分利润。虽然雇员的工资较低,但由于购买了公司股票,退休时可领取一笔可观的收入。
四、采用先进技术。沃尔—马特公司有一套完整的电脑网络和卫星传播影像系统,可向总部管理人员、采购员、分店经理或店员传递各种市场信息。并及时了解商品的销售情况和顾客的喜好。这样既可有针对性地进货,也可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
沃尔—马特公司还有更高的目标:到二○○○年不仅年销售额突破一千亿美元大关,而且还计划向海外扩展,建立跨国公司。
(本报华盛顿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