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五星红旗在诺贝尔故乡升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3
第7版(国际)
专栏:瑞典通讯

五星红旗在诺贝尔故乡升起
本报记者 丁刚
于托普,瑞典中部的一个小城,19世纪的“火药大王”诺贝尔创建的奈特罗·诺贝尔公司就坐落在这里。
4月8日上午11时,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这里徐徐升起。由奈特罗·诺贝尔公司引进中国技术建造的无起爆药雷管生产线投产。来自火药发明故乡中国的科学家们与“火药大王”诺贝尔故乡的瑞典科学家们举杯相庆。“这是一条真正的21世纪的高技术生产线”。
100多年前,诺贝尔不仅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也发明了雷管。但从那时到现在,雷管的基本生产方法及其构造依然如故。中国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早在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了无起爆药雷管。这种雷管成本较低,便于生产,提高了安全系数。1984年奈特罗·诺贝尔公司与中方签订引进这一技术的协议,并于1988年开始建造生产线,经过中瑞专家5年共同努力,终于建成这条年产2500万支雷管的全自动生产线。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23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专利。根据协议,技术及其设备转让所得由中瑞双方分享。
在第一线的雷管生产线负责人罗尔夫·卡尔松说:“我在这里工作了20年,几乎所有的事故都和起爆药有关。感谢中国帮我们解决了难题,这无疑是工业雷管生产的重大革新。”
下午2时,在无起爆药雷管生产车间总控制室里,中方代表、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院长萧爱民把写着自己名字的一个小盒子放在生产线的起点。随后,他轻轻地揿动了控制盘上的电钮。人们从总控制室的彩色监视器上看到生产线开始运转。两分半钟后,在生产线的终端,写着萧院长名字的小盒子被送了出来,里面装满了新型雷管。这盒雷管立即被送去检验。数分钟后,计算机上显示出了检验结果:合格率100%。
 上述新型雷管的发明人之一李显泉高级工程师对记者说:“近年来,中国的高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这次无起爆药雷管技术的出口就证明了我们有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们还有一些在国内应用暂时有困难的新技术,瑞方已经表示愿意继续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来推动我国高技术的发展。”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