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广汉:粮油全面放开——四川省广汉市副市长戴世宽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5
第2版(经济)
专栏:来自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报告

广汉:粮油全面放开
——四川省广汉市副市长戴世宽访谈录
本报记者 夏珺 罗茂城
1991年4月1日,四川省广汉市粮油购销体制改革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一步到位,全面放开”的改革办法。外国记者闻风而来,国内前来取经、探访者亦络绎不绝,一时间,人口仅53万的广汉成了中外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
最近,记者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访了来京开会的广汉市副市长戴世宽。戴副市长开宗明义,用12个字概括了广汉粮油购销体制的改革,即:“双免政策,税费征实,市场取向”。
“双免政策”,就是上级免去广汉市的上调粮油任务(粮食2792万公斤,菜油434.5万公斤),同时免去上级财政对广汉的各种粮油补贴(6项共计1773万元);原定“三挂钩”物资和资金继续保留,价格不变,今后从广汉调出粮油实行议价结算。
“税费征实”,就是将农业税和水利费改征实物,两项分别征收大米1585万公斤和450万公斤。原粮食定购任务改为指导性计划,收购价格按略低于市场价核定,原“三挂钩”物资则实行议价供应。农业税和水利费征实物的变价款和原“三挂钩”物资的平议价差款,除用于发放补贴外,其余的均用于建立粮食风险储备金。
所谓“市场取向”,即取消城镇人口粮油凭证(票)定量供应(驻军除外),一律改为按市场价供应。
广汉市能搞这样大的一个动作不是偶然的,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戴副市长解释说,第一,广汉地处都江堰灌区,自然条件比较好,“大旱不旱,只有广汉”,农业连续5年丰收,粮食自给有余。第二,粮改之前,广汉已搞了10年综合改革试验,粮改是这些改革的继续,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观念能够接受这一改革。加上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提前出了“安民告示”,对居民粮证上的余粮提前做了妥善处理,所以粮改措施出台后粮市平稳,没有出现抢购等不正常现象,正所谓“有备而无患”。
粮改后,城镇居民要多花多少钱呢?戴副市长给我算了一笔帐:原定量标准每人每月供应13.5公斤粮食、0.35公斤油,按市场价大米每公斤1元钱、油每公斤4.5元算,需要15.27元,比粮改前多花10.86元,其中财政补贴8.4元,自己掏腰包的只有2.46元,也就相当于一包中档烟的价钱!何况大多数家庭的实际消费量比定量标准还低呢!
粮改的积极效应已初步显现。首先是扩大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粮改后,农民增加了2445万公斤粮食经营自主权,这些粮食可直接进入市场。从长远看,粮改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市场引导农民生产。其次是减轻了财政负担,市里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上级财政减少支出600多万元。由于按市场价买粮,居民更加珍惜粮食了,浪费现象大为减少,全市粮食销量明显下降。
粮改也给广汉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粮价稳中有降,农民增产不增收,大量余粮进入市场,出现了卖难等。对此,戴副市长并不避讳,他说,市里已经采取了一些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一是由市财政给交售小麦的农民补贴,每交售一公斤补贴4分钱,二是建立全市的粮食风险储备金,一方面,对农民售粮实行保护价收购,另一方面,使政府掌握必要的粮食,以应不时之需。目前,广汉市已初步建立粮食风险储备金80万元。体制上真正完善和理顺,还有待时日和社会各方面改革措施的配套。
广汉的试点为粮改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最近,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4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推广广汉的做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