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艰难的跨越广阔的前景——记“新型空冷贝氏体钢”的产业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艰难的跨越广阔的前景
——记“新型空冷贝氏体钢”的产业化
本报记者 贾西平
对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方鸿生来说,1987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和郑燕康等人一起发明的“新型空冷贝氏体钢”(新贝钢)荣获了国家发明二等奖;这一年,他在美国讲学,一家美国钢铁公司欲以200万美元巨资独家购买新贝钢的技术,并以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挽留他在美国工作,他谢绝了;这一年,他怀着发展中国自己贝钢事业的宏愿走下飞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一)
本世纪30年代,一位叫贝茵的美国人发现,钢从730℃迅速冷却到500℃左右时,有一种特殊的结晶出现。后来的研究者称之为贝氏体。由贝氏体组成的钢,既有很高的硬度,又有良好的韧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良钢种。
外国人在过去的60多年里,一直都是采用加入稀有元素钼、钨和复杂的热处理方法来得到贝氏体钢,价格十分昂贵,除非特殊需要,一般无人问津。最新的国际水平,也只能做到在空冷条件下生产含碳量0.2%的钼、硼系列贝氏体钢。由于添加了稀有元素钼,故价格仍居高不下。
方鸿生等人发明的新贝钢,不需要添加稀有元素、也不需要复杂的热处理。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能生产低碳、中碳和中高碳贝氏体钢。这一发明,打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限制贝钢广泛应用的瓶口,是冶金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二)
科研成果,只是商品的胚胎。要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产品试制、不断完善工艺、实行质量控制、保证成品率等等。对贝氏体钢的生产而言,这一过程则更加复杂和艰巨,涉及到冶金、矿山、机械等大型传统产业。
清华大学不具备工业性试验的条件。不靠兄弟单位协作,研究开发就如纸上谈兵。
方鸿生等人带着成果,在全国各地奔走呼吁,找寻知音。
然而,历史形成的格局,寻找协作单位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有些企业,宁肯生产性能指标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老产品,却不肯接受这个“计划外项目”;有些同志虽了解新贝钢的先进性,却因其推广应用的困难而却步;明明是优质的产品,有的用户却以“非指定供货渠道”而拒之门外。尽管该项目曾先后列入国家“六五”攻关和“七五”推广项目,但国家的投入十分有限。
如何建立起一个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渠道?政府职能部门应采取什么有力的措施给予保证?部门、行业间的条块分割何时才能打破?方鸿生和他的科研小组,从内心发出了对改革的呼唤。
不改革,研究开发就要停滞。不改革,我们领先的优势就要消失。
(三)
中国迈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跨进了90年代。一直负责我国特种钢进出口业务的经贸部五金矿产公司,慧眼识金。他们懂得国际上钢材的行情,知道方鸿生等人发明的新贝钢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这些平日经营进出口的“生意人”,多么希望把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好钢拿到国际市场上去显耀!
他们四出奔走,不顾一些同志对新贝钢的种种疑虑,毅然决定与清华大学联营,筹建技工贸一体化的北京贝钢公司,为这一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创造条件。他们先后在唐山丰南一个县办企业的基础上投资1500多万元,兴建贝钢总厂,在河北省和江西省分别投资兴建了两个磨球厂。这三个厂撑起了北京贝钢公司这个实体。公司的建立,为方鸿生和他的助手们提供了一个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试验和生产基地。
(四)
一种新钢的问世,将带动相关的产业发生连锁性的变革,给社会创造难以估量的财富。贝钢产品推广使用后,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
——新贝钢磨球在江西德新铜矿使用。经实测,每吨矿石的磨球消耗0.59公斤,仅为进口磨球磨耗的1/2—1/3。全国年消耗磨球130万吨,若全部改用新贝钢磨球,一年可节约铸钢65万吨以上。
——新贝钢车辆弹簧与普通钢弹簧相比,省去了淬火工序,避免了零件的脱碳和变形,使弹簧质量大大提高,每吨成本降低100元左右。
——新贝钢塑料模具,由于具有微变形、高光洁度和高硬度,成品率从原来的25%提高到100%,成本大幅度下降。
——向澳大利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试销了30吨贝氏体钢样品,1000吨磨球。外商大加赞赏:“中国的钢球太好了!”
在艰难的拚搏中,新贝钢的创业者们终于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的道路。
编后
新贝钢的创业者们,经过20余载的艰苦努力,终于冲破重重困难,开始走向产业化了。目前还只用来生产很少几种产品,同这项发明在钢铁材料上广泛的应用前景相比,不过是刚刚起步。这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应用范围很广,涉及的方面很多。应用范围广,说明潜力很大;涉及的方面多,转化起来也就特别困难。怎样使这种类型的科技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还是科技体制上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高瞻远瞩,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我们希望更多的有眼光、有胆识的人士给予关注和扶植,使新贝钢这一先进成果,尽早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