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追求松弛自然——记青年演员马晓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2-08
第8版(副刊)
专栏:撷英艺坛

追求松弛自然
——记青年演员马晓晴
包不同
马晓晴第一次给人留下较深印象,是在一九八七年青年导演周晓文执导的警匪片《最后的疯狂》中,她将一个戏并不多的配角——甜俗劲十足的新娘演得颇为生动。其后,在由王朔同名小说改编的《顽主》中,她饰演精神空虚、追求时髦却始终不得要领的都市女青年刘美萍,其松弛自如、分寸得当的表演受到了观众的青睐和行家的好评,由此她获得了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一九九○年在张暖昕导演的《北京,你早》中,马晓晴出任女主角艾红——一个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当代城市普通女孩。她演技发挥出色,比较圆满地体现了影片的意蕴,导演甚为满意。
在中国青年女演员中,马晓晴不属俊俏艳美之列。一张圆圆的娃娃脸,身材微胖,形象上颇受局限。但她上片率之高却鲜有人可比,迄今为止已拍了二十多部影片,且凭自己的演技实力在影坛谋得了一席之地,在观众中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那女孩戏不错!”知道她的人大都这么评价。不少人觉得,她二十三四岁的年龄便有此造化,在同行中当属幸运儿。但马晓晴激烈地否认这种说法,她认为自己演艺生涯饱经痛苦坎坷,其中酸楚难与人道。
一九六八年,马晓晴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打小就欢喜登台唱歌跳舞,一九八○年被著名导演谢晋挑中,在影片《啊,摇篮》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这个突来的奇遇,使她从此痴迷于电影演员这个行当。上学念书,她心有别鹜,常寻找机会去拍片上戏。几年下来,小小的年纪的她已成为银幕上的“老演员”。只是修行尚浅,上的角色也不甚重要,未能引人注目。高中毕业后,她顺着自己的志向投考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并被录取。但进校不到一年,她便认定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东西,自动中途退学,加入了人们称之为“电影个体户”的行列,开始了浪迹四方,以拍片谋生的生活。此后一个时期,生活无着的恐慌,表演上的不自信,再加上失恋的打击,使她痛苦不堪,一度萌生改行学化妆或出国谋生的念头。但她终于不能忘情于电影。
作为无固定单位的职业演员,马晓晴虽然自有无人管束自由无羁的乐趣,但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没有工资收入,完全靠拍片酬金谋生,这使她选择剧本的余地很小,不上片便无钱糊口。“什么破片子我都拍,什么烂片子我都上,有时我真恨我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呀?”马晓晴说起来便激动,像是要流泪的架式。她对自己拍的片子,大部分都很不满意,认为比较好的也就《顽主》和《北京,你早》这两部。
对电影表演,马晓晴很有自己的主见。当年她中途辍学的惊人之举,不少人认为是幼稚盲目,她却至今毫不后悔:“干电影这行,唯独表演不是课堂上学出来的,而是靠天赋,靠感觉,靠自身的条件。”她演戏的确很有灵性,并且感情很投入,这一点为与她合作过的导演所公认。不过经过几年拍片实践成功和失败的总结体味,她越来越重视对表演技巧的磨砺:“我现在考虑角色的时候,往往是去掉最初涌上来的感觉,然后再想出几个方案,一点点磨出一种自己感觉最理想的方法来。”对扮演的角色,马晓晴认为自己必须理解她所做的一切,顺着她的情感线和思路表现她的行为,表演的痕迹越少越好。正是由于对这种自然松弛的生活化表演风格的追求,马晓晴在她几部较为出色的影片中,塑造的人物很具生活质感,令人耳目一新。
(附图片)
马晓晴近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