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建一处市场 活一片经济 富一方群众衡南经济发展出现良性循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5
第2版(经济)
专栏:

建一处市场 活一片经济 富一方群众
衡南经济发展出现良性循环
本报讯 据4月14日出版的《市场报》报道:春忙时节,湖南省衡南县各类专业市场成交异常活跃。黄竹的耕牛、仔猪,三塘的三黄鸡、瘦肉型猪、鸡笼,上壁的农业生产资料,吸引了广东、江西、贵州等外省的大批客商。目前,衡南县年成交额在3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已发展到60个,通过专业市场使一大批名优特产品流向省内外。
衡南县是闻名全国的鱼、猪和三黄鸡生产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一些批量大、声誉高、销路好的农产品和家庭工业品逐步形成优势,并扩展成片,全县出现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经济区域。县领导部门认识到,商品生产向专业化、区域化发展,要求同步提高市场集散能力,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从1984年开始,县里拨出专款支持市场建设,工商、税务、城建等有关部门也从资金、税收、信息和服务等方面扶持市场和流通设施的发展,全县先后建立不同规模的专业交易场所300多个。
专业市场建立后,通过引进、帮销、转运、信息传递等手段,促进销售,引导生产,收到了建一处市场、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效果。鸡笼、瓦筛交易市场使瓦筛加工业迅速扩展到周围5个乡60多个村,从业人员达两万余人,年产各类瓦筛9000多万件,远销全国各地。
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促进了专业市场组织规模的扩大。区域经济与专业市场互为依托,促进了产销衔接,形成了良性循环。现在,全县有各种商品生产基地12处,去年产值达4亿多元,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30%左右。
《市场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土特产品在当地的销路总是有限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不可能促进特色产品生产的大发展,只有面向全国市场,面向世界市场,销路才能扩大,促进形成规模生产。要使一地产品销往全国,怎样保证渠道畅通呢?经验证明,单靠国营商业调拨或供销社购销,毕竟力量有限,若计划不周或协调不力,几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也往往会出现“多了砍、少了喊”的情况,种类千千万万的其它特色产品,若渠道单一,更难保证产销通畅。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人们发现了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和专业市场流通是一对孪生姐妹。有了专业市场,可招徕各地的客商前往交易、运销,能带动专业化的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反过来,专业化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又为专业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使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