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牛在印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5
第7版(国际)
专栏:海外记事征文

牛在印度
于海东
在印度,牛似乎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
这是因为印度的大部分居民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则是以牛为神。
我第一次到印度西海岸坎德拉港口,刚下船就发现,本该牛拉的车,在这儿却由高大的骆驼来顶替。牛在哪儿呢?我很快发现一只乳白色母牛,扬着两个状如弦月的漆黑犄角,俨如一位美丽公主,正立在进出车辆的港区大门当中。牛的突然出动,使本来安坐在荫凉处的警卫猛地跳出来,挥动着两头包铜的竹警棍,赶忙为牛保驾。更令我奇怪的是,当牛在港区门口来回踱步时,竟无一个司机心急火燎地揿喇叭,眼看着它自己掉头昂然离去。以后的几天,印度的牛越发给了我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
在印度的商店里,我发现有很多牛雕像:紫檀木的、黄杨木的、玉石和陶瓷的,姿态各异。大街小巷中,每个神庙设置的牛像,大多是雪白的瓷牛。据传说,牛是古代印度神的坐骑,所以也被供奉为神。在野外,时常也能碰上散卧在稀疏的树荫里的“牛神”。
牛的画像则几乎无处不在,最有色彩的要数画在五颜六色大篷车上的牛了,一般是画一个大大的牛头。我后来在欧洲一个国家的报纸上见到这样一幅漫画:一头牛卧在印度卡车驾驶室顶盖上,它的尾巴伸到驾驶室玻璃上来回甩动,充当刮雨刷。这是一种艺术夸张,但印度卡车的驾驶室里却经常有一尊佛像和一尊牛像,中间摆一个焚香用的小香炉,人们在香烟缭绕中对佛和牛一起顶礼膜拜。这不值得大惊小怪。
最有趣的还是活牛。它们无所事事,特别喜欢逛大街,时而成群,时而独行,人们管它们叫“不带钱包的顾客”。有时从商店出来,一只脚刚跨出门槛,便尴尬地和正探头探脑的牛打个照面。这时你得先给它让路,等它晃动着庞大身躯先进来后,你才能出得去。所以,许多小店便用一根粗绳拦在门口。而在菜市场上,常能见到牛群挤在摊前吃白食,却没见有人起来阻拦。印度宪法早有规定,对圣牛要加以保护。圣雄甘地曾说过:“对待乳牛要像对待母亲”。此外,牛还是这个国家从古代以来直到今天的印度教、新婆罗门教等教派的标识和祭祀实体。十九世纪中叶,印度曾爆发了一次以牛为导线的大规模民族起义,原因是驻印英军用牛油来涂抹炮弹。听印度船务代理说,圣牛还可以为人卜卦,不过圣牛卜卦时要身披红布,角缚红布条。在居民区,牛是最受人欢迎的对象。每当牛群经过时,人们总盼望它们能多逗留一会儿。在今天印度不少小城市和乡村,干牛粪仍然是传统的生活用燃料。牛粪拉在什么地方,就归谁有,这是因为牛不属于任何个人。
印度牛既是神牛,因而也就有了一个很有趣的归宿问题。我问过一些印度港口装卸工人,几乎没有谁知道到处云游的牛来自哪里,它们有时安卧街中,有时又行色匆匆地走过田陌。印度牛使我想起一句中国歌词:“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它们自己繁衍,自己生活,可以说从生到死,都不需要人来帮忙,等到将死之际,自知天命的老牛,就独自走到一个聚敛着许多牛骨的露天大坑里躺下。平日牛群是不来此处的。在另一个印度港口帕拉迪普,港内靠海堤处有一个这样的天然牛墓坑。我观察了几天,尽管附近青草很茂盛,牛也不会前来吃上一口。如此看来,即便是神牛也很忌讳自己最后的归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