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竹海里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5
第8版(副刊)
专栏:

竹海里的故事
江锡民
位于苏、浙、皖交界处的宜兴太华,可记可叙处甚多,有山,有水,有茶园,有太极洞,连空气也格外清甜,给人鲜嫩爽口之感。
可太华山区留给我印象至深的,还是那茫茫竹海,还是那太华竹海告诉我的山区走向世界的故事。
太华有10万亩竹林。竹林傍山,山脚生泉,泉涌湍急,极碧净的清波,漫洇过几见纹理的岩石,顺流而下,不时飞溅出几朵水花,洗涤游人心胸,为之豁然开朗。每逢春夜,雷声初起,细雨乍洒,竹林深处便“噗噗”之声不绝于耳,那就是捂了一冬的竹笋急于张扬自己的生命力了。其时,携二、三好友,踏山访竹,是很能领略些“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唐宋古韵的。
太华竹,曾经如老夫子似地,在深山僻壤里独自沉吟了上千年,如今要出山了,像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般要去闯世界了。
太华山下,有一家罐头食品厂和几家竹制工艺品厂。竹笋罐头,是太华山区奉献给国际市场的最初的商品。那种种美味,很是赢得了一些食不厌细的东瀛主妇的芳心;更有那千姿百态的工艺扇、宫扇、文士扇、折叠扇以及溽夏自生凉的竹帘,不仅为扶桑客所青睐,还挂上了仰慕东方风情的欧美人士的豪华客厅。
可太华竹依旧委屈:我本谦谦君子、昂昂丈夫,志向本在经天纬地,现仅作人间珍馐,世上玩物,岂不大材小用?
像是感知了太华竹的叹息,太华人在去年办起了一家大规模加工竹材的合资企业,生产竹胶板。太华人以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推进这家合资企业的基建工作。去年特大洪涝灾害似猛兽扑向太华山区时,太华乡的书记、乡长亲自挂帅,组建突击队挖沟垒坝,保护正在建设的厂房和部分进口设备不受损失。因为他们深深明白,这是太华竹和太华人走向世界的一块坚实的跳板呵!
兴许是太华山水的造化,太华人都出落得如太华竹一般高挑、俊逸。副乡长董志洪也是这样。临行前,我们去拜访这位副乡长。他的一番话耐人寻味,正好可以拿来作为本文的结尾,“俗话说:靠山吃山。怎么吃?大有讲究。有自然经济的吃法,有商品经济的吃法,还有外向型经济的吃法。从我们太华发展的经历来说,搞外向型经济,是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地区走向富裕和文明的一条捷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