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塞上,永芳不败的干枝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塞上,永芳不败的干枝梅
新华社记者 贾玉平 新华社通讯员 徐春曙张夏
驻塞外解放军某旅党委会议室的中央,摆放着一束采集自内蒙古高原的干枝梅。她的枝干虽已干枯,但那白里透红的花朵却依然保持着怒放迎春的雅姿。她在党委会议室里已经整整开了13年了。13年来,这个旅党委
“一班人”,每逢大事必赏梅,不断告诫自己把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光荣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1979年,中央军委通报表彰了这个部队扎根北疆、艰苦奋斗的事迹。“干枝梅啊,干枝梅,万花丛中你最美。荒山野岭扎下根,翘首迎春归……”这支《干枝梅》颂歌至今久唱不衰,它正是这个旅的创业之歌、前进之歌。
1990年,这个旅迎来了第2任旅长张扬,一些机关干部忙活了好几天,准备搞个接风宴会。谁知,张扬旅长第一次上台讲话就批评了这种旧风气。有的同志感到,“不喝几杯,不尽情理”,便以个人名义请他到家中吃顿便饭。然而,张扬一概拒绝。
在党委扩大会上,张扬当众宣布:“今后不论哪一级首长到来,一律不准搞超标准接待,不摆接风宴。同时,今后领导、机关人员下基层一律吃在连队,住在班排,和战士实行‘五同’并形成制度。”
政委缪维荣是60年代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在这个旅当政委已经有8个年头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干枝梅颂》歌词就出自他手,他是这样寄托对干枝梅的感情的:当师级干部这么多年来,至今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一件像样的便装。下连队时,他总是自带背包,和士兵同吃一锅菜。去年6月,他到十连蹲点,一到连队就宣布不吃请,不加菜,连队干部以为政委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吃饭时悄悄加了盘凉拌肚条、一盘炒鸡蛋。缪维荣看到自己桌上有6个菜,而战士桌子上是4个菜,他非常生气地质问连队干部:“我说不加菜嘛,为什么还要加呢?”说着,他把两盘菜端到了战士的桌子上,一位机关的同志抱怨说:和缪政委一块下基层,你别想能改善改善。
副政委宋有富,长年在远离机关的营区工作,他专门折了一枝干枝梅插在自己的屋子里,警示自己,克己奉公,拒腐蚀,永不沾。有一名志愿兵想把自己妻子的户口落在大同市,拿了3000元钱来到副政委的家里,请求帮忙,被宋有富严正拒绝。宋有富刚调到旅里时,总有一些战士提着烟酒找上门来,结果事情非但没有办成反而挨了他一顿批评。
旅党委“一班人”不仅个个对自己严格要求,还十分注重培养全部队干部战士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作风。在这个旅几乎所有的连队都备有节约箱,都成立了修理小组,他们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和节约“一粒米,一分钱,一度电,一块煤,一滴水”的活动。旅党委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营房配套建设,武器装备标准化建设。现在,营区已建成1.5公里长的水泥路,和几十间车炮库。
阳春三月,在塞外古长城下的这个旅,掀起了一场“大力弘扬干枝梅精神”的活动,《干枝梅颂》的歌声再次响彻军营。
“干枝梅啊,干枝梅,永芳开不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