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真正成为“时代的眼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6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真正成为“时代的眼睛”
白烨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伟大的艺术家是时代的眼睛。”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当代的作家尤其是报告文学作家们铭记和深思。
当前的时代,改革作为一种革故鼎新的历史潮流和人心所向,其趋势不可阻遏,其行进又步履维艰,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心理种种变异,也空前地剧烈而繁复。这一切都给与现实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报告文学样式提供了新异而广阔的用武之地。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报告文学真正进入了报告文学的时代。
事实上,近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在题材的丰富多样和题旨的不拘一格之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面向改革写现实的作品,而且其中的一些作品也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较好统一赢得了人们的广泛瞩目。像正面写改革的《希望在南方》、《昆山之路》,侧面写改革的《股票,扣击中国大门》、《子午线上的大鸟》,以及以改革为背景写时代英杰的《无极之路》、《永远是黎明》等,都紧扣时代的脉搏,以对改革生活各有洞见的捕捉和各有千秋的描绘,有力而鲜明地勾勒了改革大潮向前涌动的壮丽图景。这些作品,都立足于坚实可靠的采访积累和亲历身受的情感深化,具有材料扎实、激情充盈、生活气息浓厚、世态人情真切等显著特点。读这样的作品,你会从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那是从改革的大潮和生活的泥土中掬捧出来的,决少“闭门造车”一类作品的浮躁气和虚飘气。这种现实主义的因素在一些作品中的强化,使报告文学更加切近生活和读者,使它真正具有了瞭望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动的“窗口”的意义。
然而就报告文学的整体态势来看,欣喜之中又不无隐忧:优秀作品的比率还嫌太低,繁荣之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存在。比如说,像《无极之路》、《沂蒙九章》、《神秘王国的领衔主刀》这样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文学光彩的作品数量并不多,而原型感人但又写得平庸的作品却不在少数。许多作品仅止于新闻式地“抄写”生活事象,对素材缺乏审美化的浸润和哲理性的提炼,作品的思想启迪力贫弱,艺术感染力欠缺。还有一些为某些明星式企业或企业家扬名壮行的作品,多限于好人好事或新人新事类的新闻通讯,名为“报告文学”,实为“广告文学”。这样的作品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因此,用更高的标准来看待当前的报告文学,我以为必须提出的问题是:报告文学在反映时代生活的同时,怎样使它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文学特性,使报告文学在内蕴和文体两方面都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来,从而使报告文学真正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的眼睛”。
编后:4月10日,我们邀请在京部分文学评论工作者就文学创作如何进一步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生活、改革题材文学和报告文学的创作现状、文艺创作的创新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座谈。本版是部分同志的发言稿,其余将陆续刊载。
文艺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