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加强报告文学的审美功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6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加强报告文学的审美功能
吴秉杰
在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日趋繁荣的情况下,探求它的文学品格、文体特性,并不是一种“纯艺术”的、语言形式的追求,它也关系到报告文学把握对象的特有方式,反映生活的具体要求。因此,它和报告文学创作如何反映时代,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也息息相关。
我们的生活已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素材,近两年的报告文学创作中,正面反映改革时代历史性变化的作品剧增,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作品,而其中最出色的则是那些把“人”与“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的作品。
报告文学是“报告”与“文学”的统一,是运用文学手段、文学形式和文学要求所撰写的真人真事。在反映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它概括为是一种对于实际生活真实的审美认识、审美追求和审美表达,我认为报告文学的文学品格与文体特性都源于此。坚持真人真事的描写,使读者获得一种贴近的比较、联想,亲切的同情和“移情”,产生一种特殊的强大的感染力;不局限于对“事实”的报道,进一步上升到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对于人的精神、心理、心灵世界的掘发,又使报告文学能超越“事实”限定的“时效性”而葆有更长久的审美力量。报告文学在反映我们改革时代的生活、矛盾、发展与变化时,主要应采用的是一种人生的视角,对于人的精神、命运与追求的关怀使报告文学的创作如同生命的活水,可以代代延续。报告文学的创作是有个性的,它需要主体介入于其中,全身心地投入,调查、剖析、交流与共鸣,才能写出发人深思、动人以情的好作品。报告文学的文学品格并不简单地表现为运用优美精致的语言,抒情性段落以及想象性的气氛渲染等,它首先表现为材料的选择和提炼。
多种不同需求的合力促成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这当然不仅仅是文学的和审美的需求,还包括接受“新闻”和各种知识信息的愿望,认识生活,宣传和推动改革的要求等。报告文学具有一种综合的价值,可我们还是要在这一基础上加强它自身特有的审美功能,以厚植发展的潜力,更好地完成它的文学使命。它可以慷慨豪迈,激昂排宕;也可以冷静细致,探幽索隐。可以有英雄泪,儿女情,令人扼腕,又催人奋进。在深入生活、反映改革时代这个大题目下,报告文学具有广阔的创造天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