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反映变革者的精神风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6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反映变革者的精神风范
雍文华
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主潮。文学反映社会生活,首先应该逼近这个主潮。在这一方面,有同志说,小说已在作出新的努力。不过,就目前而言,报告文学独标高格,独领风骚,大致是没有异议的。
文学是心灵的历史。后代子孙要了解自己民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艰难起飞、建设四化的历史时,可以在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中看到自己祖先的愿望、要求,看到他们的艰难痛苦、他们的奉献牺牲、他们的坚韧不拔,看到他们那种生于斯、死于斯的矢志不移的执著和永不停息的追求。报告文学《沂蒙九章》、《走向天堂》、《塔克拉玛:生命的辉煌》、《无极之路》等都充分地表现这些精神。
反映改革开放的报告文学所塑造的改革者的形象,他们的理想、精神、气质、风范,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对改革开放中的人们都是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改革事业都将是有益的启迪、借鉴和推动。特别是在促进人们观念的变化上将产生很大的作用。第一,改革开放必须敢闯,必须解放思想。试想,在纪律森严的军队系统内,办起“惠侨楼”,将海外侨胞、外国人引进来治病,谈何容易。没有思想上的解放,没有敢闯的精神是绝对不能想象的。第二,改革开放要有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地质石油工人征服“死亡之海”,沂蒙山人使多灾多难的沂蒙山区经济起飞,无极县面貌的改变,洪山乡农民率先走进伊甸园,无一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实干苦干干出来的。第三,改革开放需要继续发扬传统革命精神。要有现代意识,也要有革命传统。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没有奉献精神,没有牺牲精神,改革开放的大业就很难成功。所有这些都将引起人们观念上的变化。而这种群众性的广泛的观念变化,无疑将大大推动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