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认真总结报告文学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6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认真总结报告文学的经验
郑伯农
这几年,报告文学发展势头很好。可以这么说,在各个文学品种中,报告文学是走在前列的,成绩最突出。
最近,北京电视制作中心把《无极之路》拍成电视片,连续播放两遍,每遍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像《无极之路》这样在群众中产生巨大冲击波的作品也还有不少。《她的中国心》、《沂蒙九章》、《魂系青山》等发表之后,都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的作品没有被报刊大力宣传,没有马上引起很大的轰动,但思想和艺术上也很不错。像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的《红十字星座》、江苏《雨花》刊登的《昆山之路》等等,还可以举出很多。
文学应当怎样反映时代、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映改革开放?其实,这几年的许多报告文学就是写建设和改革的。不仅把改革开放作为一种大的历史背景,许多作品直接切入建设和改革的漩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塑造人物形象。正因为紧紧扣住建设和改革的进程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就显得很有分量;也正因为着力塑造建设和改革中的先进人物形象,作品就显得很有时代特色。过去,我们有过把人物单一化的艺术描写,只写他们的斗争生活、工作实际,写军人就只写军营生活,写工人就只写车间生活,忽视揭示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后来,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远离、淡化人民的事业、生活的主潮,专写个人琐事,以为只有这样才算进入“深层次”。近来的许多报告文学克服了这两个方面的偏颇,既注意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各个侧面,更紧紧抓住他们在时代潮流中的重大作为。这无疑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文学要表现时代、表现改革开放,就要大力塑造当代的创业者、开拓者形象。怎么塑造?还是从生活出发,把生活典型化,我听过几位作者介绍创作经验。他们到生活中去,被生活的激流所感动,被生活中的先进人物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有了丰富的积累和感受,写出的作品才能感动人。这几年的报告文学,写出了革命优良传统如何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写出了老传统和新精神的有机结合,写出了真正具有八九十年代特点的新人。
这几年出现了不少长篇报告文学。我认为,长篇也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应当允许长篇报告文学作为百花的一种长期存在下去。“长”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字数,而在于提炼、剪裁。有的作者采访了许多事,恨不得全部都端出来,缺乏消化、舍不得扬弃。正因为提炼得不够,就显得拖沓。要鼓励高度凝练的报告文学。许多人呼唤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文学性不是虚构、矫情,也不是追求花里胡哨。洗炼、凝练、巧妙的剪裁,就是文学性的重要表现。
文学如何表现改革开放、表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这几年的报告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认真加以总结,对促进整个文学艺术的繁荣是很有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