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愿友谊之花盛开——记杨主席参观平壤万景台学生少年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4-17
第6版(国际)
专栏:朝鲜通讯

愿友谊之花盛开
——记杨主席参观平壤万景台学生少年宫本报记者陶杰周必忠
在光复大街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平壤市万景台学生少年宫。4月1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在朝鲜政务院副总理姜希源和朝鲜社会主义青年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崔龙海等人陪同下来到这里参观访问,受到数千名青少年学生的热烈欢迎。
在少年宫前的广场上,1200多名少年儿童手持花束,欢呼雀跃。
踏进门厅,两位少年团员迎上前来,向杨主席敬了少年团团礼后,10岁的女学生赵香美献了鲜花,14岁的男学生俞成浩用汉语说:“热烈欢迎应我们伟大领袖金日成大元帅邀请前来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爷爷!”杨主席道了谢,并高兴地夸奖他:“你的中国话说得很好。”
杨主席听着少年宫总长金洪元的介绍,参观了游泳馆、音乐室、书法室、刺绣室,看到朝鲜的青少年,在朝鲜劳动党和金日成主席的领导下,获得了多方面培养和发挥自己才能的良好条件,同时也深深感到朝鲜人民要把中朝友谊世世代代传下去的美好心愿。
在音乐室,22名青少年在音乐教师的指挥下,用手风琴演奏了一首朝鲜歌曲和一首中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杨主席一边听着,一边举起右手轻轻地挥动着。当演奏声戛然而止时,杨主席带头鼓掌,大声说:“演奏得很好!”杨主席问孩子们多大了,金洪元回答,“7至12岁”。杨主席高兴地把吴学谦副总理和徐信副总长招呼过去,同孩子们一起合影留念。
杨主席刚跨进书法小组的活动室,正坐在写字桌前的13名青少年学生立即起立热烈鼓掌欢迎。杨主席来到一位名叫崔慧兰的女学生桌前。她正在用中文书写一张条幅:“我们要把用鲜血凝成的朝中友谊世世代代传下去”。写完后,她把条幅送给杨主席,杨主席高兴地说:“谢谢!”“很好!”崔慧兰是平壤市中区莲花中学的4年级学生,今年14岁。她告诉记者,她长大后,要像写的那样去做,为发展朝中友谊多作贡献。
女学生们的刺绣技艺引起了杨主席的兴趣。学生们把山水花鸟、人物肖像刺绣得维妙维肖。杨主席边看边说:“这是梅花!”“这是跆拳道!”他伸手摸了摸丝线,说:“这颜色很鲜艳,绣的花也很漂亮!”一位名叫徐贤今的8岁小姑娘将自己的一幅刺绣作品送给杨主席。白布上绣着中朝两国国旗,国旗下面是绿色丝线绣成的“友谊”二字。杨主席说,“谢谢你!”“谢谢全体同学!”杨主席问:“绣这幅作品花了多少时间?”徐贤今回答:“半个月”。杨主席说,学刺绣是要花工夫的。另一位女学生也把自己的一幅刺绣作品赠给杨主席,杨主席高兴地向她道了谢。
杨主席从活动室来到圆柱大厅,数百名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青少年学生,载歌载舞,热烈欢迎杨主席。那歌词是:晴朗蔚蓝的平壤上空,响起朝中友谊的歌声。我们用鲜血凝成的友情,像美丽的花朵一样盛开。接着孩子们拥上前来,将杨主席团团围住。摄影师很快留下了一个珍贵的镜头。
稍事休息之后,杨主席观赏了少年宫的小艺术家们的文艺演出。当听到女声重唱的中国歌曲《南泥湾》时,杨主席高兴地打起拍子。
节目在《朝中友谊万古长青》的歌曲声中结束。
报幕员用汉语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将代代相传,使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培育的朝中友谊鲜花盛开!
杨主席带头报以热烈的掌声,祝愿友谊之花永远盛开在孩子们的心中!
(本报平壤4月1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